我市出台好房子技术试行导则
五大标准构筑大连“好房子”
建设更多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好房子”,为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景,大连市住建局正积极推动我市新建项目落实《大连市好房子技术导则(试行)》要求。目前,大连在建的中海机车厂、凌水华润地产等项目正在有意识地按照技术导则标准打造出“好房子”的样板。究竟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记者走进作为《导则》主编单位之一的大连城建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绿建研发中心主任孙连强从健康舒适、安全耐久、绿色低碳、智能便捷、和谐美好五个方面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大连“好房子”的模样。
出台背景:全方位提升住房品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品质的要求日益提升。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成为群众的迫切期待。为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好房子”工作部署,满足群众对住房的升级需求,市住建局组织编制了东北地区首个市级“好房子”技术导则——《大连市好房子技术导则(试行)》。该《导则》自2025年2月28日起实施,试行两年。该《导则》致力于全方位提升住房品质,为市民精心打造更为优质的居住环境,打造“全国样板、东北首个、大连特色”的优质住房典范。
《导则》精准地定位了我市“好房子”的标准,明确了大连市“好房子”内涵,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指导思想,因地制宜提出“好房子”的定义,即在具备住房基本性能基础上满足健康舒适、安全耐久、绿色低碳、智能便捷、和谐美好目标要求的住房。确保房屋结构稳固,具备抗震、防火等安全性能;注重居住环境舒适性,提升居住体验;倡导环保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融入智能化技术,提升生活便利性和居住品质。满足人民住上好房子、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初衷,打造具有大连特色的“好房子”。
用高品质提升住房健康舒适度
“‘好房子’健康舒适当然是最主要的,因此《导则》对这部分写得最详细。健康舒适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包括合理的空间布局、良好的采光通风、适宜的温湿度控制等。”孙连强告诉记者,《导则》中健康舒适的“好房子”主要从空间环境和居住环境两个方面来提高建筑标准。
首先是空间部分,也就是室外门厅部分,以往部分老房子进单元门只有过道,《导则》明确:低于11层的住宅,地上门厅面积至少12平方米,高于11层门厅至少18平方米,像小区设置景观供居民休闲观景一样,对大堂面积提出要求既有人体舒适度的考虑,也有设置快递柜等满足现代人实际生活需求的考虑。
特别要注意的是,从地下车库进单元门也要求设置门厅,而且高度由现行的2.1米增至2.4米,门厅前要设置光带及明显楼号,可以清晰地起到导引作用;高于2层房屋就要设置电梯(以前要求高于7层),高于4层就要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以前要求高于11层),充分考虑老人、残疾人的住房需求。
其次《导则》对室内居住环境的标准进一步提高。比如对门厅玄关、房间客厅开间及进深都有高标准,就连阳台进深也要求达到1.5米;室内无障碍设计要求地面高差不超15毫米,防止走路被绊倒;室内空气质量、光、声、潮湿度也都有更高标准,鼓励开发商多采用新风系统,尽量做到房间自然采光,节能且利于人体健康。
针对房屋隔音效果不好给人带来的困扰,《导则》从技术层面加以改进,要求采用隔声垫、浮筑楼板等使隔声达到高标准。相信未来的“好房子”,不会再因邻居发出的噪音,惊扰了你的好梦。外窗由现在采用的“两玻一腔”改成“三玻两腔”,就是说以往两层玻璃间夹着一个空气隔层,今后再建的“好房子”要求是三层玻璃夹着两个空气隔层,帮你阻挡可能来自四面八方的噪声。
有水房间地面防水,墙体及棚顶防潮,外墙保温、防水效果都将提升5%,室内发霉现象会大大减少,避免维修不易。就连设置中央空调的住宅,风在室内转一圈后怎么出去都会进行测试。这些《导则》都有详尽的规定。大连在建的“好房子”将由改善性住房,真正走向健康宜居的高品质住宅,带给人们更强的舒适感。
地域特色:围绕六大维度升级住宅
大连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滨海城市,拥有独特的山海格局、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及多元化的城市需求。结合其地理环境与人民需求,《导则》围绕六大维度,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质住宅技术体系。
宜居空间
依托山海格局构建多维开放空间,实现自然景观与社区功能的有机融合,提升居民与自然的互动体验。
适应气候
采用自然通风、南向采光等气候适应性设计,平衡冬季保暖与夏季通风需求,优化海洋性气候下的居住舒适度。
全龄友好
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无障碍设施与共享空间,嵌入社区养老、托育等多元化服务场景,满足多元人群生活需求。
绿色智慧
集成太阳能热水、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绿色技术,叠加智能家居系统,实现能耗动态优化与智慧化管理。
低碳减排
推广装配式建造与绿色建材,通过立体绿化系统,增强碳汇能力,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市场需求
以“海景健康宅”为核心定位,融合生态品质与科技住宅功能,契合市民对文旅资源与宜居环境的双重期待,强化房产价值吸引力。
“好房子”有这些变化
没有消防连廊和电梯连廊,一个单元要设两部电梯和楼梯。
建筑住宅也是产品,要像买车一样配备详细的说明书。
居家总控板将与物业、消防、公安联网。
阳台栏杆高度也从以往1.2米增至1.4米。
外墙空调机必须设置机位。
防水防霉
有水房间地面防水,墙体及棚顶防潮,外墙保温、防水效果都将提升5%,室内发霉现象会大大减少。
房屋隔音
《导则》要求采用隔声垫、浮筑楼板等使隔声达到高标准。外窗由现在采用的“两玻一腔”改成“三玻两腔”,就是说以往两层玻璃间夹着一个空气隔层,今后再建的“好房子”要求是三层玻璃夹着两个空气隔层。
室外门厅
低于11层的住宅,地上门厅面积至少12平方米,高于11层门厅至少18平方米。地下车库进单元门门厅,高度由现行的2.1米增至2.4米;高于2层房屋就要设置电梯(以前要求高于7层),高于4层就要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以前要求高于11层)。
用新技术打造安全绿色好房子
“大连靠山靠海,为确保房屋结构稳固,具备抗震、防火等安全性能,并且延长住房使用寿命,规划选址尤为重要。”孙连强介绍,靠山处要防止山体滑坡,靠海处地质更为复杂,海底沟回填多长时间才能保证地面不会开裂,都要充分考虑。
结构设计除了要保证建筑不倾斜,外墙不开裂外,此次出台的《导则》对房屋安全耐久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以往部分住宅年久失修外墙皮就会脱落,易砸伤人,主要是因为以往外墙保温材料是先粘上去,再打钉,粘贴或打钉做得不好,外墙保温板就容易掉下来,非常危险。《导则》要求“好房子”要采用技术成熟的“预制免拆模板复合保温系统”,建造过程中和水泥融为一体,有效避免外墙皮脱落事件的发生。
另外,《导则》要求外墙空调机必须设置机位,不仅看起来美观,还能托住空调主机,更安全。包括采用太阳能板的住宅,安哪不掉,怎样与建筑整体融合都有要求。阳台栏杆高度也从以往1.2米增至1.4米,让人站在高空的阳台上安全感更强。没有消防连廊和电梯连廊,一个单元要设两部电梯和楼梯,有效保证住户的居住安全。
目前,我市要求市内五区(中山、西岗、沙河口、甘井子和高新区)在建住宅必须精装修。《导则》要求精装修住宅必须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除外墙、外窗要采用建筑环保材料提高住房质量外,室内中央空调系统也要求采用节能环保材料,连马桶、洗手盆、抽油烟机等都要求使用节能环保产品。
用协作创新助力“住有宜居”
“好房子”的智能便捷主要体现在智能家居和物联网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数字家庭将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好房子”会安装总控制板,主人要看电视时灯光和场景就会同步调整到位,主人即将到家时空调、灯光等会提前开启。就像汽车普及进入家庭一样,智能家居,包括未来智能机器人都将逐渐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
另一方面体现在智慧楼宇的建造上。居家总控板将与物业、消防、公安联网,比如小区安保系统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对不安全外访人员设置提醒功能,家中急救按钮与物业报警系统联网,让独居老人的儿女可以安心工作。“建筑住宅也是产品,要像买车一样配备详细的说明书,比如新风系统的使用功能介绍、物业救助服务内容等,在售房时应一并提供给业主。”孙连强补充说,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升生活的便利性和居住品质。
和谐美好主要体现在住房与城乡规划要协调、建筑外观、优质服务等方面,结合大连地域特色建筑风貌设计、物业服务质量提升、房屋体检与应急机制建立等,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居住氛围。
《导则》适用于大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建好房子,既有好房子项目可参照执行。目前实施的《导则》是试行版本,有些要求是“应”做,有些是“宜”做,旨在推动开发、设计、施工等环节与技术标准衔接,引导产学研用协作创新,探索更多“好房子”实践案例,切实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助力我市“住有宜居”目标实现。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岳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