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加速提升

3.9亿人!养老服务如何应对新变化?


        即将到来的“十五五”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提升速度最快的五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将从目前的3.1亿增加到4亿人左右。未来五年,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国已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最高层级的国家战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五五”规划需找准“十四五”尚未补足的战略短板,从理念、制度和产业政策,包括对年轻人参与老龄事业和产业的激励政策等方面要有更大的动作。
        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五年即将到来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超大规模老年人口是我国老龄化的一大特点,全球平均每4个老年人就有1个在中国。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快于其他国家,按照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的标准,我国于2023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从进入老龄社会到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只用了23年时间,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澳大利亚用了73年,美国用了69年,英国用了45年。2013年,我国“60+”人口首次突破2亿,2024年突破3亿。
        北京大学陆杰华等人口学家根据联合国中等生育率方案人口预测,“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由中度老龄化急速向深度老龄化过渡的关键窗口期,这极有可能是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提升速度最快的五年。
        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在2025年-2030年期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呈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将从3.2亿人增长至3.9亿人,年均净增加1309万人,年均增长率加速至3.7%,老龄化率将从22.8%增至27.7%,届时或将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逼近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党俊武认为,制定“十五五”老龄事业和银发经济发展规划,首先要明确人口老龄化在“十五五”期间会出现哪些新问题、新机遇。老年人口总量,尤其是低龄老年人口会出现大幅增长,1966年-1970年是出生高峰,预计在“十五五”期间每年将平均有1300万以上人口进入老年人行列。
        “根据已有老年人和新增老年人对老龄事业和银发经济提出的新问题、新需求,‘十五五’规划要在中国式现代化总框架下,对这些新问题新需求作出考量和安排。”党俊武说。
        “十五五”养老规划瞄准的不仅是养老服务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如农村养老供给不足、护理人员短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有待加强等均是现实中应对老龄化的短板。
        民政部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4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3万张。这距离“十四五”期间提出的900万张的目标尚有差距,说明我国养老服务的供给总量仍有待提升,同时养老服务还存在质量不高、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悬殊等问题。
        中国自1982年人口普查时就已发现城乡老龄化倒置的现象,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老龄化水平为   23.8%,城镇则为15.8%,农村率先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农村养老服务不足是一大痛点,养老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提出了下一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四个转变,一是推动养老服务从过去“三无”老年人为主向全体老年人拓展;二是服务内容从物质保障为主,向物质救助、社会服务和精神关爱兼顾转变;三是要素保障从主要依靠政府,向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挥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作用转变;四是手段方式从传统服务方式向数智化、标准化方式转变。
        我国正在加快健全城乡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在县(区)一级健全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在乡镇(街道)一级健全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村(社区)健全必要的养老服务站点,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是“十五五”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但“十五五”规划不只限于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从更高层面着手,更大力度地进行制度完善和创新。
        现状
        全球平均每4个老年人就有1个生活在中国
        从进入老龄社会到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只用了23年时间,而美国用了69年
        2013年,我国“60+”人口首次突破2亿,2024年突破3亿
        预测 “十五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从3.2亿人增长至3.9亿人
        年均净增加1309万人,年均增长率加速至3.7%,老龄化率将从22.8%增至27.7%
        届时或将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值,逼近发达国家平均值
        观点
        “十五五”期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收支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现在以单病种和急救期为主的医疗体系要向适应高龄和失能老年人的慢病管理方向转变
        建议以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培养长期护理从业人员
        “养小为主”变为“养老为主”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认为,202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社会家庭以“养小为主”变为“养老为主”,自此以后,健全基本养老金制度、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养老医疗制度、长期照护保险,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人权益保障等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以及提高保障制度可持续性的压力日渐加大。
        党俊武认为,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医疗、长护制度,这三项社保制度是对14亿人老年期的基本保障,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制度安排。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变动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十五五”期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收支压力会进一步加大,需重新改革完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健康、医疗和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是在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体系方面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现在以单病种和急救期为主的医疗体系要向适应高龄和失能老年人的慢病管理等方向转变。在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立过程中,要把中医护理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建议以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培养长期护理从业人员。
        抓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窗口期
        进入“十五五”时期,超常规人口老龄化压力、少子化及代际、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叠加,使我国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但诸多挑战中也蕴含着机遇。
        民政部副部长刘振国表示,从现在到2035年之前的10年左右时间,是本世纪剩余时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的时期,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
        一方面,中国经济仍有潜力保持合理增长速度。这可以保证有充分的资源,支撑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发展国家战略。另一方面,老年人低龄化特征显著。我国老年人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相对较多,约占全体老年人的56%,预计到2030年仍可保持在50%以上。
        低龄老龄化开启长寿机会窗口,为渐进式延迟退休、老年人继续就业、老年人创业等老年人正式社会参与奠定基础。
        “这些低龄老年人健康状况更好,受教育程度更高,社会保障待遇更好,社会参与意识也更强烈。这是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和优势。机会窗口既非永恒,也不会长期延续,必须清楚认识、牢牢把握和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窗口期,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刘振国认为。
        党俊武认为,“十五五”规划需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念上有所创新,确保新一代老年人在漫长老年期能够在创造中享受、在享受中创造,让老年人充分体验存在感、尊严感、意义感和价值感,充分展现中国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需要坚持年龄平等的理念,使社会资源在代际之间、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大致均衡。在解决老年人问题的同时,也要出台更多的政策、花更大的力气来通过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宏观经济稳中求进,让年轻人能找到工作,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断提高收入,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好保障,也让他们有条件为自己将来养老做好充分准备。”党俊武说。
        以数智化为动能推进养老领域的社会治理也将是“十五五”规划应有的方向,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在银发经济和养老服务中的研发和应用,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动力和战略支撑,把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据第一财经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