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是生命的卫士,他们救死扶伤,为每一个生命点亮希望之光。从5月7日开始,当亲友得知27岁的女护士王竹突患白血病的时候,心疼万分,瓦房店市六二六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捐款。王竹的丈夫刘金禹告诉记者:“不到最后时刻,绝对不能放弃,砸锅卖铁也得治。”但王竹的父亲前几年患癌症,已掏空了家底。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无法抵御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希望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位“折翼的天使”。
曾经,王竹为患者带去希望与温暖。如今,从一名救助他人的“天使”变为患者,希望各位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共同帮助这位“折翼天使”渡过难关。如果您也想奉献爱心,可以与王竹的丈夫取得联系,患者家属刘金禹联系方式:15140481700
好心人的每一份善意,每一笔捐款,都会成为我继续活下去的希望,都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让我们这个家庭不至于支离破碎。我承诺,等我战胜病魔,一定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像曾经帮助过患者那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善意。” ——王竹
突遭变故
27岁的“白衣天使”患白血病
32岁的刘金禹是瓦轴集团普通一线工人,谈到躺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病床上的妻子,他感觉到生活太残酷,他仍旧不敢相信妻子从照顾病人的护士转变为患者的巨大反差。
他回忆说,5月1日那天,他发现王竹脸色有点不好,就让她去医院检查一下血常规。可王竹担心耽误工作,硬撑着身体也没去检查。一直到了5月6日早晨下夜班,她感觉周身乏力。刘金禹不放心,陪着妻子来到瓦房店中心医院化验血常规。当日下午2点左右,检查报告出来了。大夫立即联系了王竹,说血项结果不好,让她赶紧到大连住院,一刻也不能耽误。
当晚6点半,刘金禹看着妻子住进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病房,晚上8点左右就开始输血检查。5月7日早晨,王竹做了骨髓穿刺。她告诉丈夫,检查前,其实她的内心已经有了一丝隐隐的不安,可当检查报告摆在她的面前时,看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结果,她内心仅存的那一丝侥幸彻底崩溃了,她感觉到自己的生活瞬间坠入深渊。作为一名护士,她知道自己正式开始了一场与死神的较量!
坚持抗争
想陪着儿子长大
王竹的老家在瓦房店许屯农村,家里比较困难。当她还在铁岭职业卫生学院读书的时候,父亲患上癌症,家里几乎倾尽所有。多亏刘金禹的资助,她才得以继续学业。
2018年,王竹从铁岭职业卫生学院的高职护理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护士。在刘金禹的眼睛里,他的媳妇平时的爱好就是看书,不断求学深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王竹热爱学习,下班后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通过自考获得了学士学位,这令亲友们敬佩不已。
在医院工作时,王竹对同事们特别和气,相处得非常融洽。她能够关心他人,当别的同事遇到家里有事,想串班顶岗的时候,她总是毫无计较,欣然答应。她热爱工作,平时在护理患者的时候,给无数患者带来温暖。
王竹说,她当初选择护理行业,就是因为她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在工作中的每一天,她都全力以赴,见证过无数生命的奇迹,也陪伴过许多患者度过艰难时刻。
然而,这样一位爱心传递者,患上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成为一个在病床上与病魔抗争的人,亲友和同事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感到怜惜和难受。
王竹经历过身为至亲的父亲遭遇死神威胁。2018年,她的父亲突患肝癌,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的积蓄花得精光,向亲友借钱,还有一部分没还上。现在,她和丈夫还没有房子,王竹的母亲身体更不好,一直靠她和丈夫照顾着。
当她得知确诊白血病后,知道家里实在没有积蓄治疗,本想放弃,可看着5岁的儿子天真无邪的眼神,她的心就像被无数根针扎着,将泪水咽下肚里。作为母亲,她想陪着儿子慢慢长大。
希望更多爱心市民“助跑”
确诊后,王竹渐渐冷静下来,积极面对配合治疗。家人就是她的精神支柱,鼓励着她不气馁不悲观。但医疗费用像一座大山压得王竹一家人喘不过气来。刘金禹说,他平均月收入六千元,王竹月薪不到三千。这些年,刘金禹和王竹这对夫妻省吃俭用,但由于家里接连遭遇变故,没有什么积蓄。对于骨髓移植手术高昂治疗费用,他只有向亲属们借钱。
如今,已经花费了4万多元钱,向亲友们还借了11万元。大夫告诉他,如果自己家人能骨髓配型成功,一切都顺利的情况下,要准备55万元。
如此高昂的治疗费用令这个家庭无力承担。刘金禹的父母都是农民,王竹的母亲至今卧病在床,家里还有5岁的儿子等待照顾。
如今单靠家庭的力量很难支撑,只能向社会进行求助。据了解,王竹的家人已经发起了水滴筹。令人欣慰的是,截至目前,水滴筹捐款已达9万余元。可是现在还远远无法满足治疗费用,一家人只能向社会各界求助,希望更多的人能伸出援手,献出一份爱心,帮助筹集治疗费用。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
实习生陈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