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一院护理团队

精湛技艺守护生命温度大爱担当托举护理新高


        这是一支屡获国家级荣誉的护理团队,作为首批国家“临床护理重点专科”,这里不仅诞生了大连唯一的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更以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的姿态汇聚起璀璨星河: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专科护士实践基地、参编国家卫健委静疗行业标准、中国医院科学院ASTEM排行榜TOP100……
        这支卓越的团队以传承为魂,在南丁格尔精神的指引下,持续深耕护理事业。多年来,她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创新精神,以领跑者的姿态,持续书写护理事业的时代华章。这个优秀的“国标级”团队就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大医一院)护理团队。她们以严谨为尺丈量专业深度,用精湛技艺守护生命温度,用大爱担当托举起滨城护理的新高度。
        精耕人才梯队   淬炼能力矩阵
        多年来,大医一院护理团队在“传承、创新、专注、服务”的理念指引下,以传承为根基,赓续护理前辈的精神血脉,秉持“全人全程”护理理念,构建“全周期、全流程、多层次、个性化”的立体化护理服务体系,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履行着关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神圣职责,为患者提供精准照护。
        以人为本,方能尽显其能。大医一院护理部主任史铁英介绍,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基石,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翼,多年来,大医一院护理团队始终致力于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在提升护士学历职称、专科护士培养、临床人力需求发展规划管理等多个维度上持续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团队现拥有护理人员202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博士4人,硕士6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5.7%,专科护士占14.3%。团队近56人次在市级及以上社会学术团体兼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职务,在国内护理界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记者了解到,2024年,大医一院护理人在辽宁省护理学会任职上取得新的突破,史铁英主任当选辽宁省护理学会第一届消化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成为大医一院继辽宁省护理学会急诊急救专业委员会及耳鼻喉护理专业委员会以来的又一个主委单位。
        2024年4月,辽宁省护理学会开展第二批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及临床实践基地申报工作,经过激烈的角逐,大医一院护理团队获批急诊急救1个培训基地,护理管理、肿瘤、重症、呼吸、手术室、心血管6个实践基地。截至目前,该院已拥有国家级专科护士实践基地3个,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4个、实践基地6个。这些重量级培训基地的落户,彰显了大医一院护理团队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专业地位。
        高质量的专科护理人才是推动护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史铁英主任介绍,团队现有专科护士290名,在院内建立了包括静脉治疗小组、伤口造口失禁小组、心理护理小组等18个专科护理小组,为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作为国家级、省级与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专科护士550余名,推动了专科护士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为辽宁省乃至全国专科护理发展做出贡献。
        扎根临床技术   深化护理服务内涵
        扎实的临床技术是精准执行护理操作、及时识别病情变化的基础,能够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而通过深化护理服务内涵,关注患者心理、社会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可增强患者就医体验与信任度。技术与服务的双重提升有助于护理学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2024年,大医一院持续贯彻《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促进护理服务改善。史铁英主任介绍,团队报送服务改善成果参加辽宁省护理学会改善护理服务比赛,斩获“加强临床、切近患者”、“提高质量、贴近临床”、“保障支持、筑牢后盾”三个领域优秀作品各一项,以及“拓展领域、贴近社会”卓越案例一项,这些改善服务案例在省内广泛推广。
        这些荣誉都是对大医一院优质护理服务的肯定,也是对全院护理人员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不仅展现了护理团队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水平,更彰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服务创新和流程优化,不断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专业、温暖的护理服务。”史铁英主任介绍说。
        深耕品质管理   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多年来,大医一院护理部秉持问题导向思维,深耕品质管理项目,持续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史铁英主任介绍,团队通过运用现代质量管理工具,充分激发医护人员创新思维,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十年,44个改善案例在国际、全国及全省大赛中获奖。援藏队员项目2次获国赛一等奖、1次国际铜奖,实现西藏自治区品管改善项目“零突破”。承担省品质管理联盟公益培训3次,对市级以上医院培训20次,5次获全国、省医院品管圈优秀集体。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静疗标准改善项目获国家卫健委“全国示范案例”;多个项目在国家擂台赛获奖,其中紧急医学救援的改善项目获东北赛区唯一金奖,全国总决赛银奖;创伤类改善项目获中华典型案例分享活动全国银奖,为辽宁唯一。牵头落实辽宁省“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及“提高急诊护士心肺复苏协作能力”目标,基于数据意识,形成良性护理管理模式。大医一院参编国家卫健委静疗行业标准、过程质控工具包,辽宁省护理实践标准、规范6部,主编《静脉治疗立体化护理教程》,帮扶基层20余次,进一步推动辽宁省护理质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在服务滨城百姓的同时,为提高区域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同质化水平,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大医一院牵头成立辽南地区护理联合体,辐射大连、鞍山、丹东、营口等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成员单位目前已发展为104家。至今承接320位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来院进修,助力成员单位人才培养;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区域护理发展指引方向;调研成员单位需求,进行实地培训、现场指导,为提高区域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水平贡献力量。
        厚植护理科研进阶护理学科影响力
        作为教学医院,大医一院护理部立足临床护理教学根基,通过代际传承构建了结构优化、梯队合理、多元融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过去的一年中教学成绩斐然,1人荣获大医一院第十八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人分别荣获护理学院2024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医科组)一等奖与三等奖;1人代表护理学院参加大连医科大学首届题库命题创新大赛,荣获团队三等奖。
        史铁英主任介绍,在教学工作中,团队始终坚持“分类建设、扶强扶特、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的原则,以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完成理论、见习授课。团队的《外科护理学II》课程入选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教育),《循证护理实践》课程入选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研究生教育),顺利通过智慧外科护理虚拟教研室建设,自获批省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单位以来,以慕课、学堂云、雨课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为教辅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研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科研是学科发展的翅膀,史铁英主任介绍,团队在完成临床、教学工作的同时,深耕科研,厚积薄发,凭借科研综合实力,护理学科连续5年挺进中国医院科学院ASTEM排行榜TOP100(辽南唯一)。
        作为全国科普基地,大医一院护理部获评“大连市科普教育基地”。在护理专科小组的带动下,通过录制短视频、制作宣传动画、义诊活动、科普展板和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多种形式,在院内外广泛普及护理和健康知识,帮助大家提升自我保健意识,切实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通过持续深入的科普教育工作,大医一院护理部在推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原创科普作品在国家、省级各类科普推广活动舞台展演。收获中华级赛事第三名1项,创新单项第二名1项,省级优秀作品奖3项。《抱得真经-海姆立克急救法》代表辽宁省参加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急救学术年会现场展示;其中《对比剂若外渗马铃薯来帮忙》从全国200多件投稿中脱颖而出,点击量高达1294.5万次。
        “我们将始终以患者价值锚定护理坐标,通过构建‘全病程精准照护链’,用实际行动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史铁英主任介绍说,未来,大医一院护理团队将继续传承“护佑生命、竭诚奉献、专业精湛、勇气非凡”的南丁格尔精神,用仁爱之光照亮生命航程,以硬核实力重塑护理价值高度,以平凡之躯托举生命之重。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