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医疗卫生保障已就位

22个医疗点为跑者平安畅跑护航


        第35届大连马拉松赛11日将激情开跑,为全力保障广大跑者健康畅跑,市卫生健康委统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全方位、全覆盖的赛事医疗保障和应急处置体系,为每一位跑者保驾护航。
        赛事前期:精心筹备,筑牢医疗保障防线
        市卫生健康委结合赛事特点负责调度医疗技术力量、车辆、组织医护人员业务培训、现场推演、路线勘查工作,重点做好比赛日现场选手和观众的医疗救护,以及定点医院赛事绿色通道的联系对接工作。医疗急救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组、卫生监督组、疾病控制组和健康宣传组。根据赛道长度和参赛人数,科学设置医疗站点。
        赛事期间:全力以赴,守护跑者健康
        赛事当日,在赛事现场成立医疗保障指挥中心,对医疗突发情况进行指挥和应急处置。各医疗机构、急救中心、卫生监督、疾控等部门紧密联动,信息实时共享。
        根据赛事路线,在起终点和赛道沿线分别设立22个医疗点。原则上每2.5公里设置1个医疗点,每个赛道医疗点配备1名心内科、1名外科医生、1名护士(起终点、半程马拉松终点医疗点配备医护人员适当调整),配备相应的药品及医疗器械,负责伤病员的现场救治。赛事为医疗点配备一定数量志愿者。
        由大连市急救中心派出1台急救指挥车、10台救护车,医疗点派出医院派出11台救护车,共计22台车辆组成院前急救队伍。
        市内其他设有绿色生命安全通道的医院作为突发事件救治定点医院,负责群体性事件伤病员的院内医疗救治工作,做好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市急救中心要做好突发事件的院前急救准备工作。
        相关内容
        畅跑健康小提醒:
        抓住这些要点   让运动更安全
        马拉松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长距离耐力运动,科学的赛前热身与赛后恢复,对保护骨骼肌肉健康至关重要。市二院康复中心赵海丰主任医师提醒广大跑者,做好这些准备,远离伤病困扰。
        赛前预热:激活肌肉的“启动程序”
        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应从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如快走或慢跑,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接着进行动态拉伸,像弓步压腿、高抬腿、侧弓步等动作,这能提升肌肉温度,增强关节灵活性,减少运动时的摩擦与损伤。医生同时提醒,跑马拉松时,不要穿新鞋,建议穿一双已经适应了一个月左右较为轻便的鞋。
        赛中:适时补给,持续续航
        跑马拉松过程中,身体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大量流失,还可能引发抽筋等。医生建议,应选择能量棒、能量胶、水和电解质饮料等,迅速补充能量,维持良好身体状态。
        赛后恢复:抓住黄金24小时法则
        赛后慢走10分钟左右并对韧带进行静态拉伸,能减轻乳酸堆积。很多人在赛后会出现浑身酸痛,可以采用24小时内冰敷,48小时后热敷,包括按摩、桑拿、外用药等可同时进行的方法。赛后两三天,如果感觉肌肉没那么酸痛了,最好进行恢复性慢跑。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8888 邮箱:netinfo@bdcb.cn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ICP许可证 辽B2-2019038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