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目标至2027年——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60%
2025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为充分展示我市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更好地坚定信心、提振士气,助力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即日起,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将召开“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决战决胜抢开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3月17日,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第一场,邀请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姜洪波,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徐国良,中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韩双,西岗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常胜强介绍有关情况。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构建“4+4”产业发展格局,实施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明确要求“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今年刚刚胜利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出进一步要求,强调要“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和大连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根本要求,是落实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的务实举措,也是大连市以服务赋能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方案》的实施将为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方案》明确了到2027年的主要目标,即: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较高水平融合共生,“大连服务”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我市将通过构建“4+4”产业发展格局、实施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4+4”产业发展格局,即:做大做强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贸易服务4个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绿色服务、海洋服务4个特色产业。一是创新驱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到2027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到13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到2027年,力争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达到13%左右,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占我市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二是多元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六大行动,即:聚焦数字赋能、两业融合提升、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平台载体提升、服务标准品牌塑造、辐射能力提升“六大行动”,以数字化、融合化、品牌化、高端化、开放化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凝聚全市合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我市服务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今年,大连将继续推动服务业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细,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为GDP突破万亿提供有力支撑。持续加力培育服务业经营主体,进一步落实“服八条”政策,推动再增加限上商贸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1100家以上。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2024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市委《提升清单》重点工作,全力以赴稳增长,加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75.6%,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5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战决胜之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大连特色优势的制造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贡献工信力量。
一是狠抓工业稳增长,在稳定工业经济基本盘上下功夫。锚定“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以上”任务目标,发挥重点地区挑大梁作用,紧盯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不断强化要素保障。通过“稳存量、控减量、找增量”的方式,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二是狠抓新质生产力,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以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石化产业向下游延伸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水平,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围绕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等重点方向,推进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储能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技术创新,扩大应用场景建设,培育更多新兴支柱产业。
三是狠抓集群化发展,在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上下功夫。重点推动“大盘绿色石化集群”“沈大工业母机集群”由国家级向世界级跃升,争取取得突破性发展成果。加快构建以世界级产业集群为引领、千亿级产业集群为骨干、百亿级高成长性集群为驱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持续壮大绿色石化和精细化工、工业母机、新一代汽车、船舶与海工、高端轴承、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集群规模。
四是狠抓升级提质,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上下功夫。
五是狠抓优质企业,在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上下功夫。
中山区:
乘“千亿之势”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
2025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也是中山“千亿之区再出发”的奋进之年。年初以来,该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实绩实效为全市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贡献中山力量。
一是消费市场春潮涌动,点燃经济复苏“强引擎”。二是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激活转型发展“新动能”。三是产业能级进阶跃升,筑牢实体经济“压舱石”。四是改革开放纵深突破,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源”。五是民生福祉温暖可感,绘就幸福城区“新画卷”。
站在千亿之区新的历史起点,中山区将以“中山之为”推动大连高质量冲刺万亿GDP城市上走在前、做表率。
一是坚持消费引领、项目为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中山作为。将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为目标,深入实施消费提振行动,升级商业业态,更新消费场景,持续放大“文体旅+”综合效应,大力发展会展经济、邮轮经济、银发经济,探索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赛事经济,培育沉浸体验、低空文旅等新业态。打响“项目建设提速攻坚战”,实施总投资1031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扎实做好葵英、老虎滩街道城市更新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15库升级改造、维多利亚广场“天空之镜”等项目年内投产。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集群强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发挥中山优势。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联东U谷产业园、恒力大工研究院、稀土研发中试基地等项目为带动,大力发展都市工业、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聚焦传统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巩固金融、航运、物流等行业领先优势,着力提升“三个中心”服务能级,确保国际航运中心大厦、苏瑞船务总部等重点项目高效推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三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上拓展中山探索。将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全面擦亮中山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打造“数字政务”服务矩阵,推出更多直达快享、免申即享的惠企措施,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四是坚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上塑造中山品质。紧盯“一老一小”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构建“一站式”家政服务体系。
西岗区:
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五一”前全面开街
西岗区牢固树立“抓牢项目就是抓实工作”理念,千方百计谋项目、全力以赴抓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年谋划储备推进500万元以上项目91个、总投资721亿元。一季度,全区推动开复工项目42个,总投资34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1个,总投资339亿元;新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9亿元。项目建设加力提速、落地成势,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前两个月,全区多项经济指标实现较高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6.4%,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5亿美元、占全市86.2%,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04.2%。一季度,西岗区工业支撑稳定,建筑业预期良好,贸易业总体向好。
西岗区坚持站位全市谋划西岗、立足西岗贡献全市,以创新思路破题,以实干攻坚奋进,在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锐意进取、勇于争先。
一是在产业升级上持续用力,二是在扩大内需上精准发力,三是在改革开放上凝心聚力。
东关街区域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大连市内现存历史建筑最集中、格局肌理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大连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3月启动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由西岗区牵头推进,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2022年11月街区正式开工建设,2024年9月部分开街运营,运营至今日均客流2.2万人。下一步西岗区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力提速建设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让“百年东关”成为大连文旅的金字招牌:
一是加快建设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长江路以南部分未开街区域和长江路以北区域改造;二是深入挖掘老街文化,重点打造“老酒馆”沉浸式剧场和“这里有故事”文化空间两个标志性项目,探索形成既充分体现百年老街特色,又符合市场需求和定位的文化模式;三是加强街区运营管理,大力引进东北首店、大连首店、城市新概念店,持续升级街区业态品质,繁荣夜经济,增添烟火气。
市、区两级正在全力推进东关街保护与利用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匠心筑精品、以利用促保护,目前改造工作进展顺利,争取2025年“五一”前全面开街,让“百年东关”成为大连文旅的金字招牌。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