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1月7日发布。2025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我市要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大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养老问题成为代表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市人大代表易接文领衔提交议案,呼吁制定《大连市养老服务条例》,以法律形式对养老服务进行规范和保驾护航。
为养老服务搭建“法律框架”
易接文介绍,目前我市老年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等特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养老问题早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家庭问题,而是成为了普遍的社会民生问题。”易接文说,以立法保障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家庭模式等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养老服务领域缺乏专门法律法规,一些关键性问题得不到突破解决,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没有实现固化,老年人及其家庭还面临着一些急难愁盼的养老问题。
在易接文起草的《大连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稿中,涵盖了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医养康养结合服务、扶持与保障、监督管理等九章七十条内容。易接文表示,目前,国家相关政策措施为我市地方立法规范养老服务提供了重要基础。对标其他市立法经验,也为制定《大连市养老服务条例》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此外,我市在养老服务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市政府、市直各部门围绕养老保险、养老服务、老年健康、老年教育、老年优待、权益保障、无障碍建设等方面出台了30余份政策文件,涉老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优待政策等不断细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运营、发展的标准和监管制度更加健全,为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易接文表示,随着养老服务领域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市法治进程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发展方向和重点逐步明确,在供给水平、服务质量、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逐步得到改善,养老服务领域不同主体的责任边界、功能定位逐步清晰,部分养老服务领域的关键问题得到有效突破,一些问题具备了协调解决的相应条件,这些都需要通过市级层面养老服务立法予以明确。
建“时间银行”推行互助养老
从智慧养老到居家养老,在代表们提交的意见建议中,“养老”是一个高频出现的民生热词。市人大代表王官升建议,我市应建设公益性质的老年服务“时间银行”,助推大连互助养老。
王官升说,“时间银行”是一种创新的互助养老模式,国际上多个国家已经开启;在国内,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也积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创新与实践。这种互助养老模式的具体操作是将志愿者投入到养老服务中的时间精准量化,折合为“时间货币”并详细记录下来。如此一来,志愿者们在步入老年、自身需要他人照顾时,便可凭借过往积累的“时间货币”,换取相应的养老服务。其打破了传统养老服务单向供给的局限,将其转化为一种充满活力的互助合作形式,在无需大规模投入资金的前提下,切实有效地缓解了当前大连养老照护资源相对匮乏的难题。
王官升建议,我市相关部门可出台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清晰明确公益性质的老年服务“时间银行”的定位、服务范围、运营规则、监管机制等核心要素,为其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依据。同时,建立全市统一的“时间银行”运营管理数字化平台,建立严格缜密的志愿者注册登记、资质审核、培训考核、服务监督以及“时间货币”核算等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笔“时间储蓄”都清晰可查。此外,还要加强“时间银行”与现有养老服务体系的融合,完善志愿者激励与保障机制。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苏琳
本版图片由半岛晨报、39度视频
摄影记者孙振芳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