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张颂文、白百何领衔主演的古装家庭探案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在CCTV8、优酷首播,后续将陆续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播出。该剧改编自冶文彪同名系列小说,讲述了赵不尤、温悦一家人屡破奇案,守护东京城百姓平安的传奇故事,以小家为切入口展现宋朝繁荣风貌市井之美。
该剧按照《清明上河图》原画对画作1:1还原建造了拍摄基地,虹桥、汴河、彩楼欢门等在剧中都有复刻,树木、动物、街道,甚至连屋檐的弧度都做过对比,有点“抠图式”还原的意味。借着影视剧的拍摄,不如分享一下《清明上河图》里的有趣细节。
1.宋朝人热爱鲜花
展开这幅长卷,我们就如观看一部千年前的纪录片或连续剧一样,真切地看到了宋朝人的日常生活。在舟楫往来的河道、热闹的码头、行人如织的街巷、杂乱无章的桥市、喧哗的酒楼、茶坊、食肆、邸店、货栈、商铺、解库、金银匹帛铺、医馆、寺院等场所组成的市井中,活跃着进城农人、船工、纤夫、水手、脚夫、搬运工、说书人、江湖艺人、算命先生、游方僧人、郎中、游客、小贩、铺商、骆驼商队、货主、城市闲人、歌伎、贵妇人、弓手、轿夫、马夫、车夫、叫花子、刀镊工、修车工、酒客、赶考书生、店小二、掌柜各色人物。还有其他画卷比它更适合演绎宋朝烟火人间的故事吗?没有了。
画卷的开端,是北宋东京城外的远郊,疏落的饭馆酒肆附近,分布着一些农田,你知道这些城郊的农地主要用来种什么呢?不是稻谷,是蔬菜或鲜花。京城人口超百万,宋朝人热爱鲜花,每天都要消费大量的蔬菜与鲜花,种菜或种花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种植其他农作物,二十亩田的收入,可以养活菜农、花农一家三十口人。
随着汴河出现在我们眼前,沿河一带的人烟与商业逐渐繁盛起来,河道中停泊着数不清的货船、客船,东南的粮食正是通过汴河运至京城,供养京师百万人烟。汴河边一个简易码头上,搬运工正在将货船上的粮食一袋一袋搬到货栈,一位坐着的老者在给搬运工派发竹筹。你知道吗?这是一种计酬方法,搬运工每搬一袋货物,便可领取一根竹筹,搬运完毕后,再凭手中竹筹的数量换取酬劳。
2.“彩楼欢门”与“十千脚店”
往城里走,市井越发繁华,酒坊、茶坊、饭馆、商铺、摊位更加密集,一座横跨汴河的木构拱桥尤其引人注目,那是东京城外著名的虹桥。虹桥两边都摆满了小摊,贩卖各种日用品。宋朝的大桥,往往同时也是小集市,这叫作“桥市”。虹桥是整幅画最亮眼和吸睛之地,在影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将这幅千古名画的画眼——船撞虹桥的历史一刻1:1还原,并由此展开梅船案等一系列诡案奇局。
虹桥的旁边,是一间装饰华丽的酒楼,大门口耸立着竹木搭建的门楼,这叫“彩楼欢门”,欢门上挂出一面“川”字旗子,这叫“酒旗”,欢门下面放置着一块灯箱广告,写着“十千脚店”四字,“十千”是古人对美酒的代称,“脚店”是宋朝酒店的类型之一,北宋东京的酒店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酿酒权的大型酒店,叫作“正店”,另一种是没有酿酒权的小型酒店,叫作“脚店”,脚店销售的酒,需从正店批发。宋朝的酒店很注意打广告,彩楼欢门、酒旗、灯箱,都是酒店“刷存在感”、吸引眼球、招揽生意的广告样式。
3.宋朝也有外卖
这家“十千脚店”的门前,有一名小哥手里拿着饭菜,不知给哪位点了外卖的顾客送餐——没错,宋朝的大都市里已经有了送外卖的服务,因为宋朝大都市的餐饮业特别发达,到处都是酒楼饭馆,生活在京城的商民很喜欢点外卖,不习惯自己做饭吃,嫌麻烦。这样的生活习惯,跟我们今天的市民、白领一模一样。
这里的路边摊也很有意思,有一家路边摊,摊主在遮阳伞下挂了一块小招牌,上面写着“饮子”二字。“饮子”是什么?是流行于宋朝的一种饮料,用中药材煮水制成,有点像今天的广东凉茶。除了饮子,宋朝还有汤品、浆水、渴水、熟水、凉水等饮料。我们夏天都喜欢喝冷饮,宋朝人也是。每当盛夏时节,北宋东京的街头,都摆满了叫卖解暑冷饮的小摊,撑着青布遮阳伞,摆着几张木桌椅,供路过的顾客坐下来,美美喝上一碗解渴又解暑的冷饮。宋朝冷饮的品种很多,什么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木瓜浆水、荔枝浆水、荔枝膏、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乳糖真雪、雪泡缩皮饮、杏酥饮、紫苏饮、梅花酒、姜蜜水、绿豆水等等,都是加了冰的冷饮。这类冷饮,宋朝人称为“凉水”。
4.宋代人已经烧煤
我们继续往城里方向走。在靠近城楼的地方,汴河北岸,有一家小商铺,店主人在称货物,他家是卖什么货物的呢?有研究者认为,卖的是煤炭。你没听错,北宋时,北方已在大规模开发煤矿,京城人已广泛使用燃煤,不用烧木柴。一位宋朝人说:“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所谓“石炭”,便是煤。
进入城门,城内更是繁华,街上车水马龙,街边商铺林立,广告招牌随处可见,酒店最是豪华,一家三层高的酒楼,大门前的彩楼欢门装饰一新,酒旗打出“孙羊店”的名号,灯箱广告特别标明“正店”。这家孙羊店的原型,当是北宋东京七十二家正店之首的樊楼。樊楼极高,站在顶层,可以俯视皇宫;樊楼也极大,可以接待一千多名客人。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孙羊正店、十千脚店等宋朝酒店要打灯箱广告?因为宋朝时,原来的夜禁制度已被突破,市民夜间可以自由地逛街、购物、喝酒、会友,酒楼饭店夜间也会营业,东京城就如一座不夜城。
千年前的张择端用比文字讲述更形象、直观的细腻笔触,真切描绘了北宋东京城的市井繁华与市民生活,让观看《清明上河图》的我们仿佛置身于宋朝社会中,心动之余,又未免有些遗憾:图画毕竟是静止的、平面的,如今影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剧组,把《清明上河图》1:1还原变成立体的场景,并且让画中人物活起来,生动再现北宋东京城的市民生活,这样的剧,想想都激动。
暗藏密码
A 史料富矿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不但催生了无数仿作、摹品、衍生品,也吸引了诸多宋史学者、美术史学者一次又一次的解读。对研究中国社会史、生活史、民俗史、服装史、建筑史、交通史、商业史、广告史、城市史、造船史的学者来说,《清明上河图》也是一座不容错过、不可多得的史料富矿。
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清明上河图》的解读也大异其趣,著有《同舟共济:<清明上河图>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妥协》的曹星原认为,“《清明上河图》有可能是神宗授意下对《流民图》不指明的回应。作品不动声色地表现了东京的百姓在清明时节的富足祥和之情,而非潦倒贫困之窘境。也或者《清明上河图》是由某个揣摩透了神宗心思的大臣令人所作,以讨神宗欢心。”
但著有 《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的余辉却提出,“《清明上河图》深刻地揭示出了开封城的种种痼疾和隐患,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画家的忧患隐于心中之深邃、其画谏现于幅上之委婉,仅为时人所识,而难以为后人所破。其意味深长,令细赏者不忍掩卷。”与曹星原的见解可谓针锋相对。
B “暗黑版”的东京城
其实,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描绘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都市江湖。陆游出身官宦世家,父亲陆宰曾在靖康之变前到过东京,因此其文集《老学庵笔记》中记叙了很多故都旧闻,也提到了由一条条暗沟废渠、一个个“无忧洞”构成的东京“地下社会”:“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甚者盗匿妇人,又谓之‘鬼樊楼’。国初至兵兴常有之,虽才尹不能绝也”。樊楼,是北宋末年东京城里规模最大的酒楼。白昼不能露面的盗匪们,把自己与拐骗来妇女同居的藏身之地称为“鬼樊楼”,还真有几分黑色幽默。可见犯罪分子们构建起的地下社会,是与东京城相伴始终的,而且连起个别号都要比着巍巍帝都中的“地标”来。两者一明一暗,一升平一血腥,作息相反,行事相悖,恰似又起了一座“暗黑版”的东京城,向人们展示着大宋国都内的另一种人生状态。
C 生存法则
《清明上河图》中,最引世人注目的是张择端妙笔定格的客商们,忙碌的他们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风景。不管是行商小贩,还是有固定店铺的“坐贾”,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有露脸机会的。
在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行会”这一组织迅速发展起来,不仅分布于商业流通的各个领域,还产生了诸多颇为严格的管理方法。而作为全国商业中心的东京城,行会势力更是空前强大,各种“规矩”很复杂。所以要想在东京城里做买卖,相当不容易:若你是入京贩卖货物的外地客商,比如茶叶商人,那么你到东京城后,不能自己定个售卖价格就摆摊开卖,得先去拜访京师中经营茶叶的几家大商家,“馈献设宴”,请他们确定价位,才能开始销售。若你是东京周边一个普通农人,只想挑点自家种的蔬菜瓜果或者砍的柴草,进城换些闲钱,进入东京城后,多半得先找一个“牙人”,也就是中介,由其指点到何处贩卖货物。若想在东京城内开一家独立店铺,更得谨慎。首先,要先到本行行会交一笔份子钱,是为“投行”,算是正式加入行会同时拿到经营许可,否则即使只想卖几把梳子、几张炊饼,都可能因为没“系行”而“开张不得”。
文图据齐鲁晚报、中华遗产、风雅颂:看得见的大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