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欠采暖费卖房时无奈重缴
冬季供暖是事关百姓生活舒适度的民生工程,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感。11月5日,伴随着大连气温的波动降低,本市供暖季正式到来。即日起,半岛晨报社启动“供暖进行时”栏目,面向广大市民征集供暖用暖问题线索,希望快速解决市民的相关诉求,让滨城人民度过温暖幸福的冬天。
暖气片或地暖不够热,室内温度未超过18℃怎么办?采暖费数额与实际供热面积不符怎么办?物业费和采暖费捆绑收取怎么办?供热站设备故障导致供暖服务不如意怎么办……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将通过调查采访,推动问题的解决。如果你也遇到了供暖用暖相关问题,欢迎与本报联系。“供暖进行时”参与方式:①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2488888反映;②关注半岛晨报官方微信公众号(bandaochenbaowx),通过“我要报料”留言反映。
2022年,高女士家卖房子时,被供暖公司通知陈欠2009年的采暖费1217元。“供暖公司强硬要求我家补缴欠费及滞纳金,合计1606元。”高女士明确记得她家不欠采暖费,但因找不到收据证明,只能重复缴费,换取房产的顺利过户。11月2日,高女士意外找到了2009年的采暖费收据,于是她再一次来到了供暖公司……
市民反映 已缴纳采暖费却被要求重缴
高女士的母亲原来住在甘井子区华东路5号,因为楼下就是采暖费收费处,十分便捷,所以她母亲总是及时缴费,从不拖欠。
2011年5月,高女士记得母亲家门上被贴了一张催费通知单,说她家欠了2009年的采暖费1217元。幸好老人一直保留着采暖费的收据,于是她和母亲拿着2009年的缴费收据前往供暖公司核查。“工作人员一看我们有2009年的缴费收据,就说是他们的数据弄错了,现在处理好了。”高女士说。然而,临近2012年供暖季时,高女士的母亲看到采暖费收据上再次出现陈欠2009年采暖费的信息。于是,她和母亲再次找出当年的缴费收据,再次来到采暖费收费处解释说明。“他们又核实一遍,说处理好了,我们家确实不欠费。”高女士本以为这个采暖费欠费的乌龙事件结束了,但没想到后来发生的情况让她更生气。
2022年,高女士的母亲年过九旬,无法独立生活,便决定将老房子卖了,搬到子女家居住。在房产过户的时候,供暖公司又一次表示他们家陈欠2009年的采暖费,必须补缴才行。高女士告诉记者,事情过去13年了,其间还搬过家,老人整理保存的单据找不到了。“我们多次向供暖公司说明2011年和2012年的情况。但供暖公司态度很强硬,不仅要求我们补缴2009年的采暖费,还罚了滞纳金,共1606元。”最后,双方沟通无果,高女士一家为了房产的顺利过户,只能交钱了事。
今年11月2日,高女士的弟媳妇张女士收拾老人物品时,意外找到了那张2009年的采暖费缴费收据。
记者调查 市民提出退赔费用等四项要求
记者在高女士提供的一沓收据中看到,2009年9月,高女士母亲家的采暖费由大连化学工业公司供热公司收取,费用为1217.5元。和采暖费收据粘在一起的还有一张2011年5月的催费通知,上面显示高女士母亲家拖欠2009年的采暖费,落款为大化供热公司、华能供热公司。“这可以证明我们家不欠费,且配合供暖公司核查过。”高女士表示。
此外,记者看到高女士母亲完整保留着2005年至2012年间的所有采暖费收据。其中,2011年和2012年的采暖费收据上备注了“陈欠采暖费”等字样,这或许印证了上述两年间,高女士母亲家两次收到欠费信息的情况。
从高女士提供的一张采暖费手机支付截图可见,2022年9月,他们家缴纳2009年采暖费1235.79元,滞纳金370.74元,共1606.53元。缴费类型被标记为2009采暖缴费。
综合上述物证,高女士母亲家确实存在被重复收取2009年采暖费的情况。“幸好我们意外找到了2009年的收据。如果找不到呢?”高女士认为,供暖公司作为民生企业,数据管理存在疏漏,却要求用户买单的行为令人难以接受。“我们两次配合他们核查,他们却没有更正错误,反而态度强硬,要求我们重复缴费。”回想当年,高女士仍然感觉憋屈。
因此,高女士提出,供暖公司不仅要退回他们家多交的钱,还要补偿利息,以及高女士等人多次到供暖公司协助核查欠费的交通费等损失。“还得向我们家道歉。”
供暖公司回应 已致歉,将退回多收的钱
11月4日,记者陪同高女士和她的弟媳张女士,来到了位于甘井子区甘井子街的华能供热营业厅。
面对再次来访的高女士和张女士,以及她们出示的相关收据资料,华能供热营业厅相关负责人对供热公司多收取了高女士家2009年的采暖费及滞纳金合计1600余元这一情况表示认同。“退费肯定没问题。”该负责人表示,鉴于其公司总部在金普新区,退费申请需要层层审批,所以实际退费时长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为什么用户已经缴费,供暖公司仍显示欠费,并多次催缴?该负责人认为可能是当年大化供热公司和华能供热公司两家公司在交接过程中,数据的传递出现了错误。就此,该负责人向高女士和张女士进行了口头致歉。
不过,关于高女士提出的补偿利息、交通费等损失的诉求,该负责人表示他做不了主,需要向公司总部汇报后答复。
采访的最后,该负责人添加了张女士的微信,留下了她的银行卡号等信息。“我们会尽力协调,尽快通过线上的形式退回多收的费用。”该负责人表示。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卓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