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已如许 寒露时节防寒防燥保健康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北京时间10月8日3时00分将迎来寒露节气。北方已入深秋,虽蝉噤荷残,但菊花盛开,霜染红叶,别有一番秋日美景,而此时的南方刚刚入秋不久,红黄夹杂、俏丽多姿。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二十四节气中带“露”字的节气有两个,一个是秋分节气前的白露,另一个就是秋分节气后的寒露。白露是炎热到凉爽的开始,寒露却是凉爽到寒冷的转折,这三个节气相连,记录了一段夏季与秋季交替的冷暖变化。
        寒露过后,日照减少得更多,热气慢慢褪去,寒气渐渐增加,昼夜温差变得更大,北方的空气也随之干燥起来。
        今年寒露节气当天的农历时间是九月初六。王来华说,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其中,“菊有黄华”强调了九月菊花开放,白、红、黄、紫,颜色相间;直、卷、挑、乱,姿态各异。正因为“菊有黄华”,深秋照样是生机勃勃的,于是,农历九月又有了一个雅致的名字——菊月。
        10月11日,农历九月初九,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王来华表示,今年的重阳节赶在了寒露节气内。“九九重阳”寓意吉祥,自古以来,民间便有重阳秋游、赏菊、登高、祭祖等习俗。后来,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尊老的美意,大家纷纷把重阳节看作尊老节,登高赏秋,敬老感恩。“开门忽惊叹,秋色已如许”。寒露时节,从北到南,由西向东,秋色或深或浅,浓淡不一,千种姿态,百般变化。在秋色中漫步,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正所谓“阅尽满眼秋色,最是人间值得”。
        中医专家介绍,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此时寒气渐生,气候偏燥,养生防病应注意防寒保暖、滋阴润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徐建龙介绍,寒露时节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人体易受寒,可能出现感冒、腹泻、腹痛及关节痛等疾病或症状;同时,燥邪最易伤肺胃之阴,从而引起肺系及脾胃系疾病,出现咽干、咽痛、便秘等症状;在感受外邪或胃肠道感染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等疾病容易复发或加重。“寒露节气不再适合‘秋冻’,应注重保暖。”徐建龙说,此时既要防外寒,应随着气温下降适时添衣,脚、腹、背和头等部位重点保暖;还要祛内寒,可适当食用牛羊肉等温补食物,但平素营养过剩、体内湿热偏重、脾胃较为虚弱的人及慢性肾衰患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而应对秋燥,则要注重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徐建龙说,此时可适当多食梨、苹果、百合等甘、淡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易上火及生冷食物,以免助燥伤阴。
        针对寒露时节常见的疾病和身体症状,人们还可以从起居、情志、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梁莹说,寒露节气应顺应自然界阳气的收敛和沉降,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可选择散步、慢跑、登山等方式适量运动以增强体质,并保持良好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此外,足浴、穴位按摩及艾灸等方法有助于防寒;练习八段锦可缓解身体疲劳,调节心理压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韩强特别提醒,这一时节秋燥当令,寒气加重,阳气不足,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体弱的老年人要做好保暖等措施,特别是注意颈部、腰部及重要关节的保暖,从而护敛阳气,重点预防这些疾病发生。   据新华社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