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万高考生填报志愿

“个人兴趣”从第一位跌至第六位


        数据显示,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比往年更加紧密地围绕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理工类学科、高技术专业和中部、南部的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还有长三角、大湾区这样的上市公司聚集地,成为考生和家长的优选。近九成高考生愿意选择付费的志愿填报服务,价格从几百到上万元不等,形成近十亿元的市场规模。有声音认为,市场非理性过热以及公益普惠性质的志愿填报服务存在短板,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之一。
        A专业就业前景及薪资成选择专业首要考虑
        数据显示,考生在志愿填报时考量因素依次是专业(34.6%)、学校(32.5%)、城市(27.3%),与往年的学校位列第一有所不同。分析师认为,这是因为科技和经济的进步日新月异,社会产业变化迅猛,某些行业一旦成为风口,形成热潮,可以极大地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在求职市场上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上一辈人的观念里,数理化占据半壁江山,如今看来此风更盛于旧时。数据显示,中国高考生所学科目偏理科(56.5%)。考生主要偏好专业排名靠前的依次是工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分别占比26.75%、25.81%、23.63%、23.48%、23.32%。
        “专业就业前景及薪资”是考生选择专业的首要考虑,占比为52.6%,基本上是决定性的因素。在2023年的数据,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是否为热门专业”和“个人兴趣”,在今年被“是否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专业师资力量”所取代,其中“个人兴趣”从第三位跌落至第六位,排在“毕业深造机会”等因素之后。而早至2022年,“个人兴趣”位列第一,就业和薪资排在第三位,低于“是否为热门专业”。
        选择学校的时候,学校名气(C9/985/211/双一流等)成了排第一的考量因素,在金字招牌之下,往年排行更靠前的“学校综合实力与口碑”“教学条件和设备”今年位置滑落。
        这短短两三年的变化可见,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之下,众多考生收起了一些个性化、短期性和随意性的考量,更重视大学所投入的实际资源。
        在谈及考生选择城市的考量因素时,大学资源仅次于就业机会排行第二,紧接着是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企业数量。可见,一座城市企业、大学资源越丰富,越利于个人的就业和成长,以及作为经济发达区域在穿越周期时抵抗风险。
        B就业岗位多成长机会大考生更爱一线或新一线城市
        近年来,职场人数增长,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提前为将来的就业和薪资做打算,是这个夏天不少高考生和家长的主要诉求。这份诉求也在“倒逼”高校对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进行调整。2024年,教育部在法学、工学、文学、农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方向新增24种专业,高等教育逐步向市场的实际情况靠拢,更贴近社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成为主流,高技术行业出现大量职位空缺,相关专业成报考热门。新质生产力涉及的专业,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等新型工科专业,成为今年报考热门方向。结合去年秋招的数据看,工科依然是就业市场上的扛鼎专业,人工智能行业前景也被市场看好,简历投递数量领先其他。
        数据还显示,49.14%中国高考生意向城市为一线或新一线,上市企业及高校集聚地,就业岗位多,成长机会大。对于毕业生来说,选择一个理想的“新手城市”开启职业生涯,该城市的高校和企业资源都是十分重要的衡量指标,影响着未来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和个人生活。
        截至2023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3074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242所,高职(专科)院校1547所,成人高等学校252所,沿海地区的高校资源更为密集。按省份看,河南省、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拥有的普通高校数量较多,均在150所以上,每年为职场输送大量的新鲜血液。
        截至2023年,世界500强中有142家中国企业,主要分布在采矿、原油生产、贸易、金属产品、车辆与零部件、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北京(53家),其次是上海(12家),深圳(10家),杭州(7家),中国香港和广州各有6家,成都也有4家。
        在投融资地域分布方面,北上广仍占三甲。从1971-2024年的数据综合,北京约有25000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达到50000亿元人民币;上海约13000起,金额约为26000亿元人民币,广东省约12000起,金额约有23000亿元人民币。紧接的是浙江省和江苏省。
        C十亿元新市场欠缺引导公益普惠服务需“补短板”
        随着高考录取方式的改变,院校专业的增减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对普通考生和家长来说,高考志愿填报难度也在不断上升,有近四成人坦言担忧自己“选错专业”。
        目前公益和普惠性质的相关服务存在短板,仍有近三成的受访高考相关群体认为自己“不太了解高考志愿填报”,这个比例在去年是两成多,由此产生了付费的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从数百元到上万元的服务,有不少考生和家长愿意购买。其中价格在201-800元区间的产品最受欢迎,有过半受访者认为可以接受。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9.5亿元。数据显示,近九成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9.5亿元。目前由于高考生缺乏获取高考填报信息的渠道,加上高考录取人数逐年递增,高考志愿填报行业付费需求增多,预计2027年将增至12.2亿元。
        据早前的媒体报道,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前,一些上万元的志愿填报服务刚上线就被抢购一空,甚至2026年的咨询名额也已售罄。这个新兴市场也令人不无担忧。从业人员多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填报流程不熟悉、对大学专业及就业前景不了解的“信息差”输出焦虑,引导付费。
        专家认为,志愿填报咨询市场呈现非理性过热,既有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前移”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折射出高中三年生涯教育未能达效。有关部门需主动作为,加强引导和规范,避免考生和家长因盲从、功利的填报态度掉坑。
        D竞争越来越激烈超两成高考生希望出国留学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教育普及率提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中国高考生规模逐年增长。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中国高考人数规模达到1291万人,录取率为85.2%,本科平均录取率为34.0%。与2020年的1071万人录取率为90.4%,2021年的1078万人录取率为92.9%的数字相比可见,人数在增加,录取率却在降低,竞争越来越激烈。最“卷”的省份依次是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四川省和广东省紧随其后。广东省高考人数   70.2万人,本科录取率39.9%,“内卷”程度在各省市中排名靠前。北京、上海分别只有5万人左右参加高考,本科录取率分别达到83.8%和70.0%,横向对比来看松弛感较强。
        从各省一本上线率来看,达到30%以上的第一梯队有北京、重庆、辽宁省、天津和江苏省;在21%-30%之间的第二梯队有湖南省、河北省、安徽省、黑龙江省等;16%-20%的第三梯队有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四川省等。
        国内相对不平衡的高等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有条件的考生和家长需要寻找别的出路。数据显示,有24.7%的高考生希望出国留学,超过80%倾向于参加中外合作项目,也就是在国内高校参加短期培训后出国留学,仅有不到10%选择留学中介。在出国留学的关注因素中,费用是首要的考虑,其次是学校的世界排名,学校的华人学生数量和对未来就业的帮助。
        与往年不同的是,对于留学毕业后的规划,超过50%的高考生表示,希望大学毕业后回到国内继续深造,32.7%希望留在国外就业,选择回国就业和继续在国外深造的分别只有6%左右。分析师认为,有可能是出于兼顾高等学历和经济因素的考量。 据新快报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