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毒蘑菇快做两件事


        7月我市的自然环境适合野生蘑菇生长,蚊虫、蜱虫等媒介生物也进入了活跃期。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应重点防控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布鲁氏菌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毒蘑菇中毒等食源性疾病。此外,各级各类学校将放暑假,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安全,谨防发生溺水事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目前,我市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家长和老师们,要多留意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做好相应处置。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①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家长及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至少搓洗20秒。
        ②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③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如台面、门把手等、孩子的玩具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④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⑤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⑥6月龄至5岁的儿童可自愿、自费接种EV71疫苗。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和猪。目前,我市已进入布鲁氏菌病的高发期。该病几乎不会人传人,做好预防是关键。
        养殖户如何预防?
        ①饲养家畜要圈养,避开水源,不得散放、串街、混放。人畜分居,无论是成畜还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室内饲养。
        ②不要用人用的盆或碗去喂养家畜,大人和小孩都不要和羊羔玩耍。
        ③饲养过牲畜的场所应进行消毒。特别是出现牲畜流产时,一定要避免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④注意个人卫生防护。进行照料牲畜、清洁圈舍等劳动时,要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劳动后要彻底清洗。 普通居民如何预防?
        ①不吃生的或半生的牛羊肉,不喝生奶,现挤的新鲜牛奶、羊奶,要煮沸后饮用。
        ②吃涮锅、铁板或烧烤时,一定要待肉熟透了再吃。
        ③家庭用的刀、案等,要生熟分开。切了生肉的刀、案等,也要用热水消毒,避免污染其他餐具。
        特别提醒:
        人患布鲁氏菌病后,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大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力,一般愈后良好。若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严重影响劳动能力,甚至病灶纤维化后形成瘢痕,引起内脏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或骨关节的变形强直,终生不愈。因此,如果经常接触牛羊或吃了未煮熟的牛羊肉或喝未经消毒的生奶数天后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说明接触情况,便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蜱类(俗称“草吧唧”“牛吧唧”等)传播的病毒疾病。在感染病毒后,病人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可达40℃以上,有时发热可持续10天以上,并出现头晕、头痛、全身瘀点瘀斑、浑身无力、肌肉酸痛,有的会出现厌食、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目前,我市已进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高发期,选择到户外野餐、野营的市民,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谨防蜱虫叮咬致病。
        预防小贴士:
        ①进入草地、树林尽量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塞入鞋袜,衣物最好穿浅色,便于及时发现附着的蜱虫。
        ②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坐卧,尽量不穿凉鞋或拖鞋。
        ③可在裸露的皮肤及衣物上涂抹含有避蚊胺的驱避剂,需要注意的是,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④回家后检查身体和衣物,清理可能附着的蜱虫。
        ⑤发现蜱虫叮咬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尖头镊子夹牢蜱头慢慢施压把蜱虫拉出。
        ⑥移除蜱虫后,需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⑦蜱虫也会聚集在牛、羊、猫、狗、老鼠身上,接触这些动物时,也要注意不被动物身上的蜱虫咬伤。
        ⑧一个月内有蜱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地区的野生蘑菇中约有50多种有毒,其中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天老星和鹿花菌等4种有剧毒。蘑菇一年四季均可生长,大连地区以6月至9月最多,特别是雨后。
        预防中毒要做到“四不”:
        ①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②不从路边摊贩处购买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能放松警惕。
        ③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④不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
        一旦误食,出现中毒症状要做到“一吐一携带一及时”:
        ①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②携带剩余蘑菇样品立即就医。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部分蘑菇中毒人员出现呕吐、拉肚子等症状之后会进入“假愈期”,其间某些症状看似减轻或消失,但实际上毒素正在被肠道所吸收。
        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市民,一旦误食毒蘑菇,切勿麻痹大意,以免因未及时就医而发生悲剧。
        溺水
        夏季是儿童青少年发生溺水的高发季节。大连作为沿海城市,人们在海边游玩机会较多。暑期家长们必须特别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预防溺水等意外伤害的发生,有效看护是关键。
        预防小贴士:
        泳池游泳时:确保带孩子去正规的泳池游泳。在下水前,确保孩子已经掌握关于水中安全的技能;并确保孩子已做好热身运动。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在水中游泳,必须让孩子待在家长一臂范围内。如果孩子自己下水游泳,家长需要时刻有效看护。儿童的水上游泳玩具不能替代标准的漂浮装备。
        开放水域游泳或玩水时:家长要做到时刻看护。若多人一起到海边游泳,必须指派人员轮流看管孩子。若在海中游泳,一定要让孩子穿上安全、合格并且适合孩子体形大小的救生衣,并扣好所有的扣带。教授孩子泳池游泳与开放水域游泳的区别,如不均匀的海浪等。如果带孩子一起坐船,家长和孩子一定都要穿救生衣,并保证扣好所有的扣带。不要在水塘、水渠、江河里游泳。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