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珊瑚告“白”:海洋啊,我错付了你

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白化 海洋温度使得恢复更加困难


        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日前发布报告说,大堡礁正在经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大规模白化事件。整体珊瑚礁群的四分之三都出现了白化迹象,近40%的珊瑚礁出现了高度或极度白化。该报告是基于对大堡礁约3000个珊瑚礁中1080个珊瑚礁的空中调查以及对少量珊瑚礁的水下调查得出的。结果表明,大堡礁整体都出现了白化现象,中部和南部地区尤为严重。
        当海洋温度过高时,珊瑚会吐出生活在其组织中的为其提供颜色和大部分能量的藻类,这样一来,珊瑚就会呈现白色,称为“白化”。如果海洋温度不能恢复正常,珊瑚会大量死亡,进而威胁到依赖珊瑚的物种和食物链。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国际珊瑚礁倡议”组织发布联合声明说,过去一年里,全球超过54%的珊瑚礁出现了白化现象(相关报道见4月17日A15版)。据介绍,这是8年来大堡礁第五次发生大规模白化事件。研究人员警告说,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温度升高,使得珊瑚在一次次白化事件之间恢复起来更加困难。
        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由约2900个独立珊瑚礁和900个大小岛屿组成,是澳大利亚最珍贵的自然奇观之一。大堡礁有1600多种鱼类、600多种珊瑚礁。
        作为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它为数千种物种提供了独特的庇护所和丰富的食物来源。除此之外,大堡礁也是地球碳储存地之一,对于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1981年,大堡礁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这片独特的生态系统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探索其壮丽景色,同时也为当地带来非常可观的旅游收入。数据显示,每年约有两百多万旅客前来大堡礁。这里也是中国游客前来澳大利亚的必游地之一。2017年,大堡礁基金会曾委托德勤经济研究所对大堡礁的经济和品牌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称大堡礁的经济价值为560亿澳元。
        发生多次大规模白化事件
        在过去二十年间,大堡礁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澳大利亚ARC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的科学家在202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自1995年至2017年间,大堡礁的珊瑚覆盖面积已经减少超过一半。
        所谓白化是指珊瑚受热应激,失去色彩并变白的现象。它通常在珊瑚受到环境压力时发生,主要由水温升高和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热应激触发。珊瑚的颜色来自于内部的微小藻类,称为虫黄藻,它们为珊瑚提供食物。在环境压力下,珊瑚会排出这些藻类,导致珊瑚变白。白化的珊瑚不会立即死亡,但更容易受到饥饿和疾病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珊瑚可以恢复,但需要温度下降并且条件恢复正常。如果环境压力持续存在并且时间过长,珊瑚可能会死亡。
        当前南部地区珊瑚受损严重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最新的空中调查发现,大堡礁约75%的浅水珊瑚都出现了白化现象。大堡礁南部地区珊瑚受损情况尤为严重。尽管如此,确定珊瑚的实际损失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水下调查。
        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发言人马克·里德表示,大规模白化并不一定意味着珊瑚的死亡,许多珊瑚可能会自行恢复。因此需要进行水下调查来确定是否有未能恢复的珊瑚。报道称大堡礁海域的海水温度已高于平均水平长达14周,达到历史最长纪录,这一异常情况在科学记录中极为罕见。在确认珊瑚损失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可能需要数月时间。
        珊瑚白化,怎么救?
        限制化石能源与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是终极解决方案,除此以外,人们还能做哪些事情来保护珊瑚呢?
        ●建立海洋保护区
        海洋保护区泛指通过法律程序或其他有效方式建立的海域,以保护海洋栖息地与物种。保护区内的捕鱼及旅游等人类活动均受到监管。设立海洋保护区已被证明可以减缓与改善珊瑚白化。加勒比地区的珊瑚科学家研究显示,海洋保护区可防止过度捕捞的发生。
        ●物理防晒,减少珊瑚负担
        多数防晒用品中含有二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严重干扰珊瑚的繁殖与生长周期,也会影响虫黄藻与珊瑚的共生关系,加剧珊瑚白化。人们享受潜水、冲浪等海上活动时,这些化学成分会流入海中进而被珊瑚吸收。
        ●人工繁育珊瑚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与香港中文大学珊瑚学院在2023年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珊海无尽”大型珊瑚保育计划,目标是三年内在香港东北方向的水域中拯救最少1000柱脱离珊瑚礁的珊瑚“宝宝”,将它们进行人工培养后放回海中,从而修复香港的海洋生态环境。
        划重点
        珊瑚愁“白头”你涂的防晒霜,也是“凶手”
        ◎海洋酸化
        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CO2)最终会溶入海洋之中,海洋环境呈现“变酸”趋势。珊瑚是一种依赖碳酸钙来构建其固体骨架的生物,但在酸性海洋中,这种骨架变得更弱,使得珊瑚更难构建它们的骨架。
        ◎海洋垃圾
        塑料碎片可能会被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误食,或者分解成数百万个微小的碎片,从海水中被吸取;较大的碎片,如渔网、塑料袋和织物也会缠绕在珊瑚周围,导致珊瑚组织死亡。
        ◎沿海开发
        沿海开发是对珊瑚礁最大的威胁之一。这包括沿海岸线建设酒店、度假村和住宅,以及在较大的岛屿内陆采矿和伐木。这些开发通常会扬起沉积物,覆盖并杀死珊瑚。
        ◎防晒产品
        有研究报告指出,防晒霜中使用的紫外线过滤有机化合物对珊瑚礁来说是一种有毒物质。防晒霜中的氧苯酮(Oxyben-zone)不仅会杀死活的珊瑚,而且对这种无脊椎动物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如此:它还会破坏成年珊瑚的DNA、改变幼年珊瑚的DNA,这意味着幼年珊瑚正常发育的概率将变得非常低。
        
    ■延伸阅读
        导致全球珊瑚白化的因素有哪些?
        对于此现象,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专家刘晓收教授分析道:“全球珊瑚白化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一旦水温超过一定的临界值,珊瑚就会经历热应激,呈现出白色状态,即珊瑚白化。”如果海洋温度不能恢复正常,珊瑚会大量死亡,威胁到依赖珊瑚的物种和食物链。
        “紫外线辐射也是珊瑚白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度的紫外线辐射会对珊瑚组织造成损害,增加虫黄藻被排斥的可能性。另外,海洋酸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在上升,导致海水变得呈现酸性。这种酸性环境会影响虫黄藻的生存和光合作用,从而加剧了珊瑚的脆弱性。”“此外,过度捕捞、污染和海洋运输等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这些活动不仅直接破坏了珊瑚礁的生存环境,还间接加剧了珊瑚的脆弱性,使其更容易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刘晓收补充道。
        多知道点儿
        中国南海是全球珊瑚礁主分布区
        全球珊瑚礁总面积现有28万至60万平方千米,集中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系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系两个海区。其中,前者是造礁石珊瑚种类多样性最高的区域,大约有1200种。
        我国南海珊瑚礁正是印度-太平洋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约38461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华南大陆沿岸、台湾岛和海南岛沿岸,以及南海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目前,中国共记录造礁石珊瑚445种,其中西沙群岛分布的造礁石珊瑚种类占到总数的50%以上,共有251种;而南沙群岛分布的造礁石珊瑚种类占到总数的85%以上,共有386种。
        据此前报道,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海洋珊瑚礁的保护力度,一批批科学家潜入海底   “植树造林”,在我国南海开展了大规模的珊瑚礁人工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种植和修复珊瑚礁约30万平方米。
        综合新华社、南方都市报、人民网、封面新闻、澎湃新闻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