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吐槽火车下铺年轻人挂帘”引发热议

铺位之争,你会怎么“坐”?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段“阿姨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子”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视频显示,列车上,一位阿姨吐槽年轻人在卧铺下铺挂帘子,不让70岁老人坐!这位阿姨还让网友们评评理。
        对此,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表示:“那是人家订的下铺,让你坐是人情,不让你坐是本分”“这不是道德绑架吗,不是谁发视频谁就有理”等等。
        其实早在去年8月,火车下铺床位“归属权”问题就曾引发争议。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帖称:自己买到下铺票,内心不喜欢别人坐,好像又没有特别站得住立场的理由拒绝。这不禁让人发问:这是我的床吗?对此,一批持不同意见的网友认为:如果下铺不让人坐,中铺、上铺的乘客就没处可坐,这样的要求未免有些矫情。面对各方网友“越吵越热闹”的局面,12306客服后来明确回复,“乘客购买车票后相应位置使用权仅限购票乘客”,在规则层面明确站在了下铺乘客一方。
        你买下铺会让别人坐吗?遇到他人强制要求坐下铺该怎么办?听听专家的建议。
        
    ■心理学角度
        社会需要“去自我中心”教育
        “在这类事件中我们看到,无论是站在哪一方,甚至是站在列车工作人员的立场上,好像都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心理咨询专家韩三奇从专业角度分析说,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多难选择”。
        韩三奇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以往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下铺借坐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就是与人为善,相互包容。但是当代年轻人中,很多是独生子女,有个性,注重个人权益,也更强调个人需求。他们的做法从道义上、法律上来讲,也无可厚非。“这种差异在沟通不畅时就很容易引发冲突。”
        “人们更加注重自我需求,这不是坏事。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社会是多元的,出门在外也要尊重别人的规则。如果一味地追求个性,其他的一概不管,结果会使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因为总有更有理的人,最后就会打起来。”
        如何平衡好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韩三奇提到一个心理学术语叫“去自我中心”,“现今社会需要‘去自我中心’的教育,这在心理学上有一套思维训练方法。在面临‘多难选择’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力争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官方回应与专家解读
        下铺乘客有权挂帘子吗?
        中国铁路12306客服对此进行了回应: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围挡。在不影响其他旅客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但需要跟每位旅客协商好。
        法律专家岳屾山表示,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乘客在购买车票时,就和承运人,即铁路公司之间建立了合同关系。车票上明确标注了乘客的座位或是铺位信息,这实际上是对乘客在列车上拥有特定座位或铺位使用权的确认。从法律的层面上,上铺的乘客并没有权利直接坐在下铺上,而是需要取得使用权人,也就是下铺旅客的许可之后,才可以坐。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也对此进行了解读:消费者花钱买了下铺,且下铺的票价高于中铺和上铺,只要购买下铺的消费者在不影响别人正常休息和使用的前提下,有权利在购买的位置和空间内做一些合理使用,包括挂帘子、放衣服等。但如果消费者使用的物品挡住了扶梯等公共设施,影响了上铺和中铺的正常使用,就会损害其他乘客的合法利益。
        中上铺乘客需求客观存在权利让渡应基于双方协商理解
        从法理上讲,乘客在购买车票后,位置的使用权仅限于购票乘客。没经允许的情况下其他人不能随意借坐。但与此同时,在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尊老爱幼、为老年人让座是应该提倡的,特别是在硬卧车厢这种现实需求更为迫切的环境。
        以一般的硬卧车厢为例,分为上铺、中铺、下铺6个铺位。因为上铺和中铺上下不太方便,而且高度有限,所以很多上铺、中铺的乘客不睡觉时,都希望能坐在下面。但车厢的床位边只有2个板凳座位,除了2个下铺外,其余4个人经常要“抢”这2个座位。而去餐车这样的公共区域休息,对于一些带着行李或小孩的乘客不太方便。所以“下铺能坐”长期以来被视为是合理的。
        而这种长期以来的“合理”,为什么现在被很多人认为不合理?个人权利是否应向情理让渡?法律专家岳屾山表示,如果下铺乘客能够适当让渡一些权利空间,体现出一些人情和体量,那么车厢内的氛围会更加和谐。但关键在于,这种让渡应基于双方的理解和协商,而不是单方面的强加强求,因为这并不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
        近几年类似的争议变多,反映出社会对公共空间使用权和私人空间权益之间的冲突,说明大家对个人空间和隐私的保护越来越看重了。另外,这种争执也与社会整体规则意识缺失有关系——只考虑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权益,从而导致争议的发生。
        如何解决“铺位之争”?
        提升卧铺乘车体验,减少旅客纠纷,铁路部门又该怎么做?岳屾山建议,铁路方面要寻找更好的处理方法:
        加强车厢内的管理和服务,减少因为座位问题引发的纠纷;
        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比如增加更多的休息和活动空间,让每一个旅客都能获得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陈音江表示,铁路部门需要去考虑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实际需求,要设计更加人性化和具有舒适度的乘车环境。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共同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
        综合央视新闻、华商报、北京晚报
        媒体热议
        铁路部门是否可以改改车厢设计?
        以一般的硬卧车厢为例,6个铺位,只有2个板凳座位,可坐的空间确实有限。除了2个下铺外,其余4个人经常要“抢”2个座位。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下铺能坐”长期以来被视为合理,可以让其他铺位的乘客能放松下,最起码可以坐着吃口饭。
        在过去,这种安排或许是为了尽可能保证运力、让更多的人买到卧铺票,不得已而为之。但现如今,既然这个约定俗成的规范已经被年轻人打破,铁路部门是否也可顺应变化,推出坐卧空间分配更加合理的车厢?
        年轻人对个人空间的重视、对使用权利的敏感,会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意识。社会应当肯定年轻人的观念变化,这本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公共服务应当看到并尊重这种新趋势,从资源分配的源头上,把暧昧不清的部分给去除掉。
        近些年,铁路部门顺应社会需求,推出了不少特色服务,比如“静音车厢”的普及,受到了广泛好评。多年不变的卧铺车厢设计,是否也可以改改?让边界更清晰一点,让乘客之间的争端少一点,这应该是公共交通改进的方向。   (澎湃新闻)
        每个人的舒适区都有硬边界
        当下年轻社群的心智系统内,i人与e人(i人指性格内敛,e人指性格外向)的分野大行其道,“社恐”成为了一种遍地流行的话语、一种毫不避讳的特质。这一趋势投射到   “火车旅行文化”中,那便是明显的自我封闭与距离感——越来越多年轻世代乘客,宁可戴上耳机、沉入手机,拉上床帘“躲进小楼成一统”,也不愿与陌生人产生眼神、话语与任何形式的交流。自得其乐,无可厚非。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舒适区,在火车车厢这个密闭而局促的空间内,对于   “舒适区”的感受,想必还要更敏感一些。但说到底,“舒适”从不该建立在侵犯他人权益的基础上,不能为了自己的乘坐舒适,而冲击他人的内心舒适。尊重规则,尊重习惯,尊重边界,这或许是火车旅行中,最应守住的行为底线。 (封面新闻)
        为什么以前坐下铺没引起争议
        为什么很多年前坐火车,不相识的上下铺旅客都坐在下铺并没有引起什么争议?而今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出行的便利性、舒适性已经成为再正常不过的要求,人们对隐私、卫生、权属等个人权益的保护意识也与日俱增。
        从法理上讲,“谁买的票谁做主”,只要不妨碍影响其他旅客,其合法合理地使用座位或卧铺都是可以的,当然也包括挂床帘等。
        从情理上讲,如果上铺旅客年纪大或行动不便,需要临时哪怕是全程使用下铺,也该有话好好说,与下铺乘客客客气气地协商解决,而不是一言不合就拍视频发到网上“道德评判”。
        12306的回应提醒我们,在公共空间中,平等尊重每个人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出门在外多有不便,小小床帘可以保护隐私,但不该阻隔善意与温暖。(央广之声)
        尊重老人与尊重隐私并不完全冲突
        大妈认为年轻人理应尊老爱老的观念与年轻人注重隐私的观念产生冲突,其实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在社会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资源相对不足,需要大家互相谅解,互帮互助。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各种资源比以前丰富得多,在大家不必共享座位的情况下,年轻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隐私。火车卧铺上挂帘子,就是年轻人围出的一个私人空间,围起自己的隐私。老年人没有尊重年轻人隐私的概念,拿尊老压人,自己觉得理直气壮,年轻人却不一定接受这样的道德绑架。
        人的岁数会变老,但观念不能老,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进,需要尊重年轻人的观念,就算不理解年轻人,也要学会包容年轻人。
        尊重老人帮助老人的美德与尊重隐私并不完全冲突,两者之间应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各让一步,从而得到完美解决。   (大象新闻)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