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之年

各类政策“红包”让企业群众得实惠享便利


        政策行不行,企业群众说好才算行!今年我市出台了一批便民利企政策措施,涉及购房、就医、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营商环境等方方面面。各地区各部门真抓实干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一年来,很多家庭圆了购房梦,参保人员医药费用大幅减少,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再提高,企业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增强,“两先区”“三个中心”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住有所居   圆百姓安居梦
        在大连工作的王女士与丈夫有两个未成年子女,有一笔100万元的商业贷款想转成住房公积金贷款。今年4月以前,按照以往政策,最多只能转80万元。今年大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出了2023年住房公积金惠民便民“双十条”,其中包括对多子女家庭租、购住房的支持政策,由于住房公积金当期最高贷款额度在原基础上提高20万元,王女士直接申请将商业贷款转为住房公积金贷款,卸下了自筹资金的负担。
        今年3月15日以来,“住房公积金贷款带抵押过户”“提高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提取额度”“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延长二手房住房公积金贷款年限”“支持购买新建商品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优化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机制”“实行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周期自主灵活确定”“增加住房公积金偿还个人住房商业贷款按月提取方式”“增加商业贷款转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业务”“优化低保人员住房公积金贷款贴息机制”等10条惠民政策陆续落地。同时,住房公积金贷款抵押注销“零材料”“不见面”办理;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业务只跑一次、一次办好;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自动审批”“秒批秒办”等10条便民措施也于6月底全部落地。
        此外,今年我市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屋消费的通知》,通过实施购房补贴政策、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解除限购政策等支持政策,为购房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病有所医   保障人民健康
        在职职工卢先生患有银屑病多年,每个月都要到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就诊。平均每个月在门诊治疗、买药都要花上七八百元。今年1月以前,银屑病纳入慢病进行医保统筹支付,门诊费用每年最高报销限额为1800元,剩下近7000元的费用都要卢先生自己承担。如今,卢先生不再享受慢病待遇,但经过门诊统筹,他在该医院门诊发生的医保目录内的药品、检查、治疗等费用报销比例为60%,相较于新政实施前,预计年内可节省费用3000元左右。门诊报销待遇的提高得益于我市今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政策实施近一年来,去医院诊疗开药的患者发现,门诊报销金额更多了,改革前,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每季度最高报销180元,一年最多720元;改革后,年度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上限提高到1.2万元,门诊报销比例也更高了。门诊报销范围更广了,改革前,参保人只是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费用可以报销;改革后,参保人在二级、三级医院门诊进行检查、化验、用药等医保支付范围内的费用也可以按政策进行报销。同时,特殊疾病患者到医院看病、买药的支出也明显减少,改革后对传染病和精神疾病专科医院不按级别设定待遇标准,而是执行一致的最高报销标准:年度累计起付标准300元,在职人员的报销比例为70%,退休人员为75%。
        同时,为更好地保障参保群众获得方便可及的医药服务,持续扩大医保改革受益面,大连市医保局、市卫健委联合推出8项便民惠民措施,提出全市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将全部开设便民门诊等购药便捷通道,社区医院提供“订单式服务”,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处方流转机制,开放“代开药”“长处方”等绿色通道等措施,满足了职工医保参保患者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
        弱有所扶   兜牢民生底线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在增进群众福祉上持续发力,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紧扣年初确定的15项重点民生实事39个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不断擦亮“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目前,39个项目正在扎实推进,其中,“医疗救助资助困难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医保”项目已于2月份落实惠民政策措施。截至11月底,2023年度医疗救助资助困难居民6.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救助困难居民就医34.55万人次,救助金额12176万元。“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项目已于7月份按新标准发放补助。截至11月底,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困难群众救助基本生活保障资金57094.5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60.31万人次。
        今年,我市还出台了全省首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资金扶持政策。据了解,全市现有就业年龄段内持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约2.5万人,占就业年龄段内残疾人总数近50%。《大连市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进行资金扶持的通知》提出,各区市县至少建设一所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通过对符合条件的机构发放运行补贴的方式,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进行资金扶持。运行补贴标准根据机构安置的符合条件残疾人人数和出勤情况,按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的50%给予机构运行补贴,该政策的出台将惠及我市2.5万名就业特殊困难残疾人。
        业有所兴   升级营商环境
        “没想到以往要跑20多个部门,耗时1个多月才能办成的业务,现在从提交材料,再到核实确认,十几分钟申请就被受理了。”我市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在金普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兴奋地表示,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仅仅7个工作日就能领到上市企业无违规证明。围绕企业关切,金普新区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专设“一件事”窗口,让企业只跑一次就能办成事。
        今年,我市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出台《2023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推出9方面70条提升举措,并细化为307条具体措施,构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一张蓝图”。从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出发,聚焦高频、复杂、关联及特色业务类别,上线40件精品“一件事一次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复跑、多头跑、办事繁、材料多难题。评选出184个“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单位,编制完成2276本《办事不找关系指南》。出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运行管理办法》,协调解决疑难复杂问题。推动便民服务事项下沉基层,全市建成便民服务站1726个,实现100个以上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办”。深化辽宁沿海六市政务服务合作,50个事项实现“区域通办”。
        同时,为帮助我市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快走出疫情影响,快速恢复发展态势,我市今年研究出台了《大连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五大方面共15条具体举措,既有2022年实施的组合式纾困政策和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部分延续,也有今年新调整出台的政策举措,多种政策工具有效组合、协同发力。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激发释放了市场的主体活力,惠企政策的纷纷落地,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实有各类经营主体94.42万户,同比增长7.25%,其中新登记企业3.76万户,同比增长17.48%。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
        数说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
        改革前,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每季度最高报销180元,一年最多720元;改革后,年度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上限提高到1.2万元。
        “医疗救助资助困难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医保”项目
        截至11月底,2023年度医疗救助资助困难居民6.1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救助困难居民就医34.55万人次,救助金额12176万元。
        “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项目
        截至11月底,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困难群众救助基本生活保障资金   57094.5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60.31万人次。
        《2023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推出9方面70条提升举措,并细化为307条具体措施。
        上线40件精品“一件事一次办”、评选出184个“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单位、编制完成2276本   《办事不找关系指南》。全市建成便民服务站1726个,实现100个以上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办”。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