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家族墓地确认了!在四川眉山

孙子苏符、曾孙苏山均葬于此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关于三苏父子在四川留下的遗迹,最负盛名的当属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但苏东坡的家族墓地在何处,鲜为人知。而在眉山东坡区修文镇十字卡村,村里的“苏坟园”称呼沿袭已久,是村民们口中代代相传的东坡家族墓。
        11月1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眉山市文物局共同披露的眉山重大考古发现确认,“苏坟园”中的大苏坟园为苏轼孙子苏符墓葬,小苏坟园为苏轼曾孙、苏符之子苏山的墓葬。
        这一完整墓园结构被揭露,在四川地区是极为少见的。记者获悉,“苏坟园”之前已被列入了眉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通过考古发掘让苏东坡家族墓地被官方确认,对于深入挖掘三苏文化、传承三苏文脉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确认
        苏东坡家族墓地现身大小苏坟园是苏轼孙子和曾孙墓葬
        “苏坟园”是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十字卡村的一个小地名,据当地村民口中代代相传,这里是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家族墓园。
        记者获悉,2018年12月24日至2019年4月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考古队,对小苏坟园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并对周边进行了全面调查。
        经过考古发掘,发现小苏坟园茔园建设规模较大,整体平面呈长方形,包括围墙、墓上建筑、环墉、墓室、墓前建筑、台阶、道路等部分,其余建筑被破坏,具体不详。整个茔园建筑在坡上分布,错落有致,顶部到底部高差为8.5米;平面布局呈中轴线对称分布,主要建筑设施位于中轴线上。
        根据墓砖铭文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可以确认,“苏坟园”的大苏坟园为苏轼孙子苏符墓葬,小苏坟园为苏轼曾孙、苏符之子苏山的墓葬。
        意义
        四川少见完整墓园结构有利于挖掘传承三苏文化
        早在2017年12月,在修文镇十字卡村,记者在当地村干部带领下,在写有“东坡故园”管理办公室内的一个房间内,见到数十块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10厘米左右的青砖。
        这些砖头沾满黄土,印刻有“有宋大宗伯苏公墓”“司农少卿苏公之墓”“白鹤翁墓”“东坡曾孙白鹤翁嗣”“东坡元孙”等字样。砖的旁边,摆有简单的说明:苏符墓砖、苏山墓砖等。
        当时,屋内的一块残缺石碑上,还镌刻着“据墓砖所载系东坡曾孙考”“光绪拾年岁次甲”等字样。另一间房内,从一副挂在墙上的墓碑拓印可以看出,该墓碑正中刻“宋礼部尚书苏公符白鹤翁墓”,落款为清光绪十年(1884年)刘崇德等立。
        十字卡村相关负责人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仅苏符的墓砖,在十字卡村就发现有2000多块,这在全国苏氏遗迹中属于实物最多体量最大的。
        此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网也发布了眉山苏坟园宋墓的考古发现。信息显示,1974年,苏符墓及周边另一座墓葬被破坏。目前,苏符墓残墓上已经被现代建筑覆盖。综合此次官方披露的内容,另一墓葬便是小苏坟园,即苏轼曾孙苏山的墓葬。
        相关人士表示,虽然墓室已被破坏过,但这一完整的墓园结构被揭露,在四川地区是极为少见的,宏大的墓园结构对于研究宋代品官的丧葬制度有重要意义。
        此外,墓葬主人的确认,不但是三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深入挖掘三苏文化、传承三苏文脉也有重要意义。
        背后
        “苏坟园”称呼沿袭已久考古发掘证实了传言
        实际上,在修文镇十字卡村,“苏坟园”的称呼,在当地村民口中沿袭已久。
        2017年12月,记者在十字卡村采访时,当时的“苏坟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十字卡村是大唐宰相苏味道的眉州后人祖居之地,其族人死后很多也安葬于此,因此被称为“苏坟园”。村民口中的苏东坡家族墓,包括苏东坡爷爷苏序、姐姐苏八娘、孙儿苏符等人之墓。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墓地曾被严重破坏,当时已修缮苏味道、苏序、苏符、苏八娘等5座陵墓。
        这名工作人员还介绍,苏符是苏轼兄弟众多子孙中官品最显赫的一个(礼部尚书,正二品)。据史料记载,苏符晚年致仕,返回蜀地后再未出去过。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苏符逝世,朝廷追授“眉山开国伯”。“苏坟园”本就是眉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当时文物部门尚未对此进行考古发掘,村民们口口相传尚未完全得到证实。彼时,眉山东坡区文物部门也表示,需结合史料记载,能确定此地为东坡家族墓地。但此地是否有苏东坡家族中其他人的墓地,只有抢救性发掘才能让更多历史信息浮现出来,得到更准确的定论。这不但有助于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更有利于对苏坟园进行科学保护和修缮,有助于当地的开发利用。如今,考古发掘让苏东坡家族墓地在此这一传说多年的消息被官方确认,让当地人欣喜不已。
        11月19日,记者从十字卡村了解到,如今,在抢救性发掘后,发掘现场被保护着,不仅安装有视频系统,也有人会经常巡逻保护。
        趣谈
        宋代眉山“高考”有多猛?
        苏轼那届录取率是全国水平的40倍
        今年6月,全国首个以现代多媒体手段展示三苏父子家国情怀的沉浸式展览向公众开放。作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式苏轩开展。“宋代眉山学子,科举的录取率是非常高的。以苏轼参加的科举为例,录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0倍。”三苏祠文博馆员翟晓楠说。
        全国“高考”录取388人13个是眉山人
        步入《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展厅,序厅部分是整个展览的引子,围绕“宋代”和“眉州”两个关键词,讲述三苏父子生活的时代和地域。
        “宋代眉州,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文教昌盛,一是重视节义。”
        苏轼《眉州远景楼记》(复制件)提及宋代眉山三大风气:“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讲的就是眉山文教昌盛,读书人尊儒重道,百姓熟悉法律,互帮互助。
        翟晓楠介绍,文教昌盛体现在宋代书院林立,藏书楼众多,印刷事业发达,与浙江杭州、福建建阳构成全国三大印刷中心,百姓读书风气盛行,科举平均录取率高。“以苏轼参加的嘉祐二年科举为例,全国殿试录取388人,眉山一县被录取13人,全国一共约1200个县,眉山县录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0倍之多。”
        而两宋期间,据不完全统计,眉山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宋仁宗感叹:“天下好学之士皆出眉山。”
        “除了有名的苏轼、苏辙,洪雅人田锡、青神人陈希亮、仁寿人虞允文、丹棱人李焘李壁父子,都是眉山优秀学子,步入仕途报效国家的杰出代表。”
        眉山学子读书为啥厉害?一盏“省油灯”看端倪
        “眉山由于‘孙氏书楼’范本书丰富,读书者多了,写书的人也多,有了生意,刻版商就不断往眉山跑。”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刘清泉介绍,眉山刻版印刷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有一位商人为了显示他的刻印质量,他就在刻版的书的读书目录末尾刻上两行大字:“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版”。“据考证,这是中国最早在书中印有保护版权的牌记。”
        宋版书中,三种纸张材料全国闻名:麻纸、竹纸、皮纸。而麻纸正是盛产于四川。“有孙氏书楼,离原材料近,再加上眉山有岷江航运,这里很快就成为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眉山市文联副主席王晋川说,“在古代,书籍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渠道。一时间,眉山城读书风气大盛。”
        南宋诗人陆游曾到眉山,感慨这里千家万户夜读的盛景,写下了“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本版文图综合红星新闻、封面新闻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