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高发 自助“神器”网上热销
自行检测治疗医生这样建议
网购检测工具在家自行采样测病原,你试过吗?最近是肺炎支原体流行期,有家长尝试在医药电商平台上购买自测工具,并分享体验到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也在推出不同类型的自检服务。此外还有部分家长为了方便,选择购买雾化器,自行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治疗。
居家检测、雾化治疗到底靠不靠谱?医生对居家检测的准确度是否认可?号称“医院同款”的雾化器,能否达到在医院治疗的效果?近日,记者向行业内各方以及医生了解了相关情况。
现状1
电商平台出现多种居家检测产品
网友购买产品自测流感、支原体
广州宝妈阿林的儿子上幼儿园,9月时咳嗽了一段时间、看了一次医生,她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关注网友们分享的支原体感染相关内容。有网友分享的网购检测服务引起了她的兴趣,“下次孩子再生病的话,可以试试。”
原来,有医药电商平台上出现了针对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服务,声称可在家自检、送样至实验室,检测可以覆盖到新冠病毒、甲流病毒、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
记者在天猫平台看到,目前医药商家推出的居家检测产品已覆盖诸多领域,除了近期热门的呼吸道病原联检产品,也有流感自检盒、幽门螺杆菌检测盒、HPV检测产品,以及各种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检测产品,产品价格跨度较大,从几十元至上千元的都有。据天猫健康介绍,目前,包括过敏原筛查、出生缺陷基因检测、HPV检测、泛癌基因筛查在内的十余种健康检测服务都可以“在家完成”。
释疑
结果是否靠谱? 医生:治疗不一定依赖检测结果
居家检测的结果靠谱吗?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曾强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支原体自检工具可以作为一个初期筛查的辅助手段使用。“早期可以使用,筛查一下,如果是阳性的话,可以先治疗,同时到医院进行确诊,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浙大二院过敏科主治医师杨波云表示,日常诊疗时,也会遇到一些患者在第三方机构检测了过敏原,来找医生看报告、寻求指导建议。“其实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基本一样,只是样本量多少、检测种类多少的问题,只要检测方法与医院一样,我们对结果还是能够认可的。”
迪安诊断旗下“晓飞检”质量和产品经理谢轩波介绍,该公司旗下推出的一款6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核酸联合检测产品,运用的是居家采集咽拭子、样本寄回实验室后检测的方式,“我们当时验证的综合准确率在80%以上”。由于PCR扩增技术灵敏度高,极少量的核酸物质也足以检出多种病原体,因此,一份样本能够检测多种病原体。
对于呼吸道病原联检服务的准确度问题,美团买药方表示,平台签约的实验室是通过国家认证标准的中心实验室,实验室长期与医院合作接收医院集中送样检测,并且有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PCR)许可证。
不过,带娃看病经验丰富的宝妈阿林介绍,自己孩子上个月发烧、咳嗽去看医生时,医生根据孩子的血象、症状等判断应该是支原体感染,开了阿奇霉素,但没有让孩子做针对支原体的检测,孩子吃药后确实也好转了。这种不依赖检测而进行经验性用药的情况被广州市妇儿儿内科门诊主任、发热门诊主任李淑华证实。她介绍,目前发现,采集咽拭子做核酸测试的支原体检测方法,阳性率只有60%,这意味着,测出来是阴性也有可能是假阴性,孩子确实感染了但没测出来。所以,在目前的支原体流行期,医生有时会综合评估后给予患者经验性的用药。
什么时候使用? 过敏是居家检测较为成熟领域
检测方法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医疗流程中,检测只是其中一环,那么,居家检测究竟该在什么时候使用?“医院检测的权威性、专业性是不可替代的,不管是设备、解读报告的医务人员都是最专业的,但居家检测有便利、灵活的优势,可以起到补充的作用。”过敏是居家检测市场较为成熟的领域,过敏科医生杨波云认为,有特殊需求的病人以及慢病病人的长期管理中更适合使用居家检测。
她介绍,在过敏患者寻找过敏原时,会有一部分患者在检测时有超出医院检测范围的需求,需要求助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因为,医院的过敏原检测只包括几十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有些病人在其中没有找到自己的过敏原,而第三方实验室可以提供一两百项过敏原检测,这对他们确实是需要的;食物特异性IgG4方面,第三方机构比公立医院的检测范围也要更广,肠道菌群检测在很多公立医院还没有开展。
另一方面,慢病病人在诊断时需要医生结合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而在疾病的控制、治疗中,可以更多借助居家检测方法。比如,过敏病人在进行肠道菌群的定期复查时,可以把采样盒带回家,采到样本了再寄去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过敏病人在进行脱敏治疗时,通常要进行3-5年,进行饮食回避治疗时,需要3至6个月复查一次,也可以用第三方检测或居家检测的方法定期进行效果验证。
业内建议
●支原体自检工具可以作为一个初期筛查的辅助手段使用。
●有特殊需求的病人以及慢病病人的长期管理中更适合使用居家检测。
●居家采样与居家检测更多是对医疗机构检测项目的补充及赋能。
现状2
雾化器爆火,很多人跟风下单
医生提醒:别冲着“医院同款”购买家用雾化器
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部分家长为了方便,选择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治疗,电商平台家用雾化器销量猛涨,有的店家近一个月卖出2万多台。
为了吸引家长购买,“医院同款”成为不少商家销售家用雾化器的重要卖点。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医院同款”只是噱头,售价悬殊的雾化器技术参数差别很大,并非所有雾化器都能真正起到雾化治疗作用。
品类繁多线上销售火爆
“窗口排队拿完药,等着进雾化室,光排队就花了一个多小时。”近日,市民魏女士带着孩子去医院,面对儿科病患大排长龙的景象,她萌生了购买家用雾化器的想法。
雾化治疗是指将特定药物制作成气雾剂,在雾化器的辅助下,通过呼吸将药物送至患病部位。这几天,记者在多个家长群里看到,不少家长都在购买或咨询雾化器。家长的追捧带动了雾化器的销量。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雾化器”发现,相关商品推荐多达上百款,医用款、手持式、静音款、超声雾化、压缩式……诸多品类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款儿童雾化器卖得很好,活动限时补贴,要买可得抓紧。”某商家向记者介绍。商品详情页上,这款到手价为138元的雾化器7天内已售出3000多台。在雾化器热销榜上,前十名月销量均已破万。
“医院同款”成为醒目宣传语
记者注意到,电商平台上百款雾化器的价格悬殊,最便宜的只需50多元一台,最贵的则要4500多元一台。为了吸引家长购买,有些商家打出了“医院同款”的宣传语。“贵有贵的道理,这款机器是医院同款。”一名商家向记者推荐了一款进口品牌的雾化器,折后价为1750元。他表示,很多客户是自己在医院用着不错找过来购买的。
另一款国产品牌的某型号雾化器售价980元,同样被商家宣传为“医院同款”。“这款机器颗粒更细腻,适合诊所使用。”客服人员说。但当记者询问哪些医院在使用这款产品时,客服先是避而不答,在记者反复追问后才说:“一般诊所、医院都会有,您可以去附近问下。”
也有商家为了表示所言非虚,提供了“使用同款机器”的部分医院名单。但记者又走访了多家医院,发现雾化机通常被放置于一体柜之后,一般人只能看到金属接口和显示屏,无法得知具体品牌。
“在家享受医院同款雾化,给孩子更好的雾化体验”“家庭必备雾化器,一到换季咳嗽省得去医院”“省时省力神器!都给我来用手持雾化器!”近期,小红书以及多个短视频平台,也出现大量雾化器的推广视频,原本属于二类医疗器械的医用雾化器,被炒作为“家庭必备”。
根据我国《广告法》规定,推荐给个人自用的医疗器械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这些推广视频明显打了擦边球。
购买前建议先看机器参数
网上购买的雾化器靠谱吗?“我在家用雾化器,机器运行5分钟就特别烫,开10分钟就要冷却一次,好不容易做完一次雾化,面罩里竟然能倒出水来!”市民温女士表示,她购买了一款网络热销的雾化器,但拿到手后发现问题不少。
某医疗器械品牌经销商刘红波对记者表示,雾化的原理就是把液体药物打散成微小的雾状颗粒让人吸进去,因此,颗粒直径决定了吸入的药物能否沉积到需要的地方。“雾状颗粒太小,可能会随着呼吸再呼出去;颗粒太大又会让药液到不了气管和肺泡。多数百元价位的雾化器都是超声雾化器,其分散成的药物颗粒直径比较大,治疗效果相当有限。”
“购买前要先检查机器参数中的喷雾粒子直径一项,最好选择平均粒子直径大于2微米、小于5微米的雾化器。”刘红波介绍,业内有个简单的鉴别方法可供参考——将雾化器的喷头对着一张白纸,“如果白纸上看不到雾气或者水滴,说明机器的雾化效果还行。”
数字
根据天猫健康数据,近年来,各检测品类中,用户对于过敏原及食物不耐受检测的需求旺盛,相比2021年,2022年两类检测服务的成交同比增速分别为
148%及153%,今年9月份,食物不耐受的检测需求同比增长130%。
天猫健康检测行业负责人繁诗介绍,中青年是检测类产品最主要的消费群体,25岁到40岁之间的消费者占比超过60%。
提醒
购买雾化器前,要先检查机器参数中的喷雾粒子直径一项,最好选择平均粒子直径大于2微米、小于5微米的雾化器。
业内建议
“我们不建议家长购买千元以下的雾化器,那些机器喷出的药液颗粒根本送不到肺里,雾化做了等于白做。”东城区妇幼保健院儿内科接诊医生表示,雾化治疗通常是一日两次,在家做确实可以减少交叉感染,但对雾化器的参数和清洁有很高的要求。家长若在家使用雾化器,一定要严格清洗配件,防止孩子吸入被雾化的细菌或真菌,引发新的感染。本版综合南方都市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