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价”掺水分结束后价更低?
“双十一”留心促销规则避免“踩坑”
市民张女士在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中,分别实付款570多元和188元购买了羽绒服和隐形眼镜,当时商家均给出保价承诺,事后张女士却发现,活动结束后这两件商品的价格却更低了……每到“双十一”购物季,“全年低价”“巨惠特卖”的促销广告铺天盖地,商家推出预售、满减、红包、优惠券等各种促销手段提高销量,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近日,记者根据近年来“双十一”期间消费者向本报反映的相关情况,列举出几条常见纠纷类型,提醒消费者注意,避免“踩坑”。
保价承诺未兑现
今年10月25日,市民张女士在网络购物平台上交定金预购了一件羽绒服和一副隐形眼镜,对应的电商商家均表示促销期间保价。然而,几天后她再次打开同款商品链接时,却发现价格都降低了。“羽绒服我实付款为578.49元,促销结束后标价为549元;隐形眼镜实付款为188元,促销结束后标价为148元。两件商品在促销活动结束后的标价,都比我领取各种优惠券后的实付款金额还低。”张女士表示,目前她还在与两个商家客服协商中,有商家表示愿意退还差额,但张女士认为商家的行为涉嫌消费欺诈,没有同意。记者随后分别尝试与两个商家客服取得联系,但未有回应。
与张女士一样落入“双十一”保价陷阱的消费者还有不少,部分平台和商家的保价规定复杂繁多,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套路。比如很多商家规定,店铺和平台优惠券、限时活动以及赠品等均不在保价范围;还有商家为规避保价规则,下架原商品,重新上新的购买链接或者只是更改商品名称。通过这些复杂的规定,很多情况下保价成了“空头支票”,消费者无法享受到“买贵退差”的保价服务。
针对这种情况,大连市市场营销协会理事长李树林表示,消费者应该提前明确保价时间、保价方式、价格范围等规定细则,并及时咨询商家和平台客服,必要时留存聊天记录、广告宣传页面截图等证据,以便于遇到纠纷后维权。
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去年“双十一”期间,市民刘先生在一处电商平台直播间,看中一块品牌手表,因为优惠力度大,刘先生很快决定购买。没想到收到手表后,刘先生一眼就看出手表是“赝品”,其材质手感与正品均有较大差别,甚至连品牌名都拼写错误。刘先生联系平台后得知,该直播间商家已被多人投诉,其直播间已被平台关闭,商家失联。
针对这种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售后服务缺位、维权困难的情况,李树林建议,消费者应该尽量选择资质全、信誉高、口碑好的正规直播平台,甄别直播商家是否有营业执照,不要随意点击非官方或陌生的直播邀请和链接;下单前了解清楚商品主体信息、功能功效、价格质保等情况,关注商品的购买评价与其直播间商品的相符性;购买后及时截屏或录制商品的广告宣传、直播画面、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证据,以防商家下架直播视频。
快递未检查就签收
每年的“双十一”后都会出现退货浪潮,在此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纠纷。去年“双十一”期间,市民党女士购买了一条裤子,收到快递后,她如往常一样将快递带回家后打开,却发现裤子表面大量起球还有白色污迹。此时快递已是签收状态,党女士随后与商家表明情况并申请退款,却在如何证明裤子初始状态和退货邮费该谁出等问题上与商家产生纠纷,耗费了精力和时间。“双十一”期间,网络购物的成交量激增,相应的,商家在发货时出现疏忽或快递公司在运送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也比平时大大增加。因此,李树林建议,消费者应该养成快递到手后现场检查的好习惯,当网购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当场检查并拒收快递是消费者及时维权止损的好办法。尤其当快递是贵重物品时,应该现场检查产品质量并且留存物品初始状态证据,这样一旦发生纠纷,能够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新闻
中消协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
警惕网络购物退货退款骗局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微信发布了今年的“双十一”消费提示。提示中,中消协表示,有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消费者的购物信息后,谎称电商或物流客服,以“退货退款”等话术谎称进行超额赔付,从而进一步套取消费者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最后将消费者的钱款转走。也有不法分子以“激活退款通道”“缴纳退款保证金”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称会将钱连同赔偿一并返还给受害人,当受害人将钱转至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之后,又会以其他借口诱导受害人继续进行转账,连续诈骗。
针对上述情况,中消协向广大消费者提出三点提示: 其一,了解退货退款流程。凡是接到自称“商家”或“客服”的电话,声称商品需要退款或重新付款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流程办理,并第一时间登录官方平台核实真伪。
其二,保护个人信息。退货退款诈骗多是非法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来实施,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扫描陌生二维码,不下载陌生软件,不加入陌生群聊,尤其是要保护好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预防网络诈骗。
其三,警惕涉卡转账。网络诈骗的最后一步大都是诱骗受害人转账。因此,不管什么理由,如果出现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转账、汇款等要求时,应高度警惕,立即停止。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毕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