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保障改善民生实施意见
确定11个方面32项重点任务
日前,我市出台了《中共大连市委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大连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确定11个方面32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市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同时,要求把更多的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原则上不低于80%。
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到202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增长13%左右;培育创业带头人6600人以上,带动就业3.5万人以上;18-45岁中青年群体新就业占比达到75%;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4500人;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8万人次以上。
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到2025年,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5.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各项社保待遇和社会救助水平。到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95%;持续保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乡95%以上人口;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
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提升托育服务水平。到2025年,完成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定目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达到4.5个。
在推进健康大连建设方面,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到2025年,参与建设2个以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或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新增2个以上国家级、省级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临床重点专科集群,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超过27个。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全面落实高龄津贴、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服务(护理)补贴政策。到2025年,每个地区至少建成1所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完成1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
在建设文化体育强市方面,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深入推进信息惠民。到2025年,开展非遗公益惠民活动90场;举办博物馆展览50个、社教活动900场;旅顺口区、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金普新区6个县级广播电视台完成标清电视向高清电视转化;改扩建5个体育公园;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100%。
在推进美丽大连建设方面,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加强国土绿化,到2025年,重污染天数比率降至0.6%以下,PM2.5平均浓度降至32微克/立方米以下;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农村“四旁”植树600万株。
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方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到2025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7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92个;建设完整社区试点10个;新建城市口袋公园300个;更新改造老旧管网1560公里。
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方面,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渔业船舶、特种设备等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到2025年,特殊食品生产企业检查年覆盖率达到100%;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疫苗、血液制品等重点产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年覆盖率达到100%。
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方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加强信访矛盾化解。到2025年,现有信访积案基本化解。推进平安大连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深入打击整治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影响民生的违法犯罪。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