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卡预存返现又有市民被坑


        “你一次性交5000元,我分12个月,每月给你返500元,最后一共给你6000元。”2021年11月,一名自称为某通信运营商业务员的人给郭女士打电话推销上述加油卡套餐。郭女士信以为真,交了5000元。但到2022年9月,返现终止了,相关人员“失联”了,郭女士只收回了4500元。而当郭女士依法维权时,却发现服务合同里埋着个“坑”。
        以通信运营商名义推广,本金未还完返现终止
        2021年11月,郭女士接到了一个固定电话号码打来的电话,一名自称为某通信运营商南山营业厅业务员的人,在电话中向她推销一款加油卡预存返现套餐。“你一次性交5000元,我分12个月,每月给你返500元,最后一共给你6000元。”这名业务员一再声明,活动是该通信运营商与石油销售企业合作搞的,真实有效。“我心想,通信运营商的活动应该值得相信。”于是,郭女士与该业务员加了微信,而后得知业务员叫“小陈”。
        在小陈的引导下,郭女士线上办理了“充5000返6000”的加油卡套餐,交了5000元。不过,郭女士转念一想,她的电话号码并不属于小陈所说的通信运营商,她怀疑自己被骗了。于是,她又联系小陈要取消套餐,办理退款。但小陈再次保证活动是真实的,并把活动承办公司大连惠油石化制品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油石化”)的营业执照副本拍照发给了她。郭女士看小陈态度诚恳,便打消了疑虑。几天后,有小陈签名,盖着“惠油石化”公章的服务合同寄到了郭女士手中。次月15日,郭女士的加油卡收到了第一笔500元的返现。“到2022年9月,返现终止了。我联系小陈和惠油石化负责人殷某,但他们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失联了。”郭女士告诉记者,她还差1500元没有返,其中本金是500元。
        合同条款“埋坑”,维权陷入两难
        2022年11月,郭女士就此向沙河口区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工作人员告诉她已收到多起类似投诉,但他们也联系不上“惠油石化”负责人殷某,“惠油石化”在沙河口区的注册地址并不是实际办公地址。因此,工作人员建议郭女士走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当年12月,郭女士写了起诉书呈交法院。“但法院不受理。法院工作人员告诉我,服务合同上有约定,合同争议应由仲裁机构解决,建议我走仲裁程序。”郭女士此时才发现服务合同上关于争议解决的条款标明:合同争议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乙方所在地仲裁机构提起仲裁。法律界的朋友告诉她,即使仲裁成功,如果“惠油石化”没有钱,她也挽回不了损失,仲裁费用可能也白掏了。“这不是坑人吗?他们欠我的钱,没有仲裁费用高。”是否申请仲裁?郭女士陷入了两难境地。
        此后,郭女士曾专程到中山区七七街附近,寻找服务合同中提及的南山营业厅,但并没有收获。她仍不时地给殷某和小陈发微信索要钱款,但二人基本不回信,偶有回复也是敷衍了事。
        惠油石化相关人员未回复记者
        9月5日,郭女士来到半岛晨报社求助。她曾于5月8日看到本报《加油卡预存返现“套住”数百人》的相关报道,并将报道发给了殷某。“报道里的事和我的遭遇类似。”郭女士说。
        收到求助的记者,当即拨打殷某和小陈的电话号码采访核实。经多次联系,殷某的电话终于接通,一位自称是殷某助理的女士接听了电话,她表示对“惠油石化”和相关业务不了解,她记录了记者的电话号码,表示会转告殷某给记者回电话。
        此后,记者也多次联系了给郭女士办业务的小陈,但小陈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记者只能以短信的形式告知了采访意图。
        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接到殷某和小陈的任何回复。
        
    ■律师说法
        此类充值返现行为涉嫌构成非法集资
        就此,辽宁东亚律师事务所刘泓德律师表示,该公司的行为涉嫌构成非法集资。充值返现是非法集资的常见形式,普遍具有4个特性,即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
        非法性即集资方没有从事集资活动的资质,其从事集资活动违反了国家关于金融监管的有关规定;公开性是指集资者对其集资活动进行公开宣传,例如微信广告、发传单等;利诱性是集资公司在介绍“业务”时,往往承诺“返本返利”等,年化收益率远高于正规理财产品;社会性是指集资活动面向社会多数不特定的人群。
        
    ■相关报道
        凯佳石化停止返款数百市民报警
        2022年7月,大连市民任先生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大连凯佳石化制品销售有限公司业务人员,后在“存5000返6000”“存4800返6000”“每月500,分12个月返还”等加油卡促销活动的利诱下,前后充值9800元。
        但到2023年2月,凯佳石化的返款停止了。4月21日,该公司突然宣布解散,市民任先生等数百人被“套住”了,产生了数百万元的财产损失。
        此后,任先生等人纷纷到公安机关报警。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卓泽玉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