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4年 51岁的他再次成为大学新生

“人生总要有目标,努力做自己该做的”


        沈阳51岁的曹辉,时隔34年,再次参加高考,最终以总分536分的成绩被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卓越计划实验班)录取,成为该专业今年全国录取的30名新生中的一位。现在,这位大龄新生正满心期待9月重返大学校园,开启农科学习之路。
        曾任建筑企业高管   时隔34年再次参加高考
        51岁的年纪,有人选择享受临近退休的慢时光,有人选择在多年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坚守……而出生于1972年的曹辉在这个年纪,选择再次挑战自己,向梦想努力再出发。
        曹辉是地地道道的沈阳人,曾在198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成为当时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的大学生,1993年他又考上当时哈尔滨建筑大学工程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曹辉就职于建筑工程企业,曾任建筑项目负责人。八年前,曹辉尝试转行,做了一名线上任课教师,在此期间,曹辉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和心理咨询师证,“能否将课堂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山间地头学习……”这个念头时常出现在曹辉的脑海中,这个想法也成为曹辉再次“跨界”,再次高考学习农科知识的重要原因。“年过半百还参加高考?”“你都研究生毕业多少年了,别开玩笑了。”“自家孩子都读研究生了,哪有当爸的还重回大学的”……对于曹辉重新参加高考,亲朋好友大多都认为这是个“玩笑”。没想到的是,曹辉把这个他人眼中的“玩笑”变成了现实。
        自学备战高考   全科笔记写了20多本
        “我已经到了‘大叔’的年纪,上一次高考还是34年前,去年开始备战人生第二次高考,压力也是有一些的,脑力和体力不比十几岁的考生,但我想通过努力尝试一下,人生很短暂,朝着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才更有意义。”曹辉说。
        决心备战,曹辉翻出了儿子曾经的高中课本,又在网上买了一些旧教材,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每天至少上两节“大课”。“早上8点到12点,下午6点到9点,我就专注地学,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笔记,没报班也没参加什么模考,刚开始自己啥水平心里确实也没底。”曹辉回忆说。
        前日,在曹辉家的书房,记者看到了20多本备考时的各科笔记,每一科都标注得十分明晰,一刷、二刷、三刷……曹辉将难点重点一遍遍地写在笔记上。曹辉回忆,“复习一遍后自己开始做习题,刚开始,一做题发现全错,那就再复习,再记笔记,再做题。”渐渐地,曹辉掌握了学习的节奏,做题正确率也提高了。
        高考首日,为了不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曹辉骑着自行车最后一个到达考点,曹辉在考点即将关门时才进考场,当他走到考生通道时,考点保安立马上前警告:“家长请走其他通道,这是考生通道!”曹辉略显尴尬地笑了笑,一边拿出准考证一边说:“我是考生,我是来参加考试的。”看着周围人诧异的眼光,曹辉快步走进考场。
        “基本都是每科考试监考老师发草纸了,我再进考场,也有孩子们盯着我看,心想‘这个老家伙’又来了,我就闷头答题,尽量不让他们关注到我。”曹辉笑着自嘲。
        出分当天   夫妻俩在公园唠半宿
        一年前,曹辉准备重新高考时,妻子陈怡以为曹辉只是“随口说说”,后来一回家总能看到满地的做题草纸时才知道曹辉这一次又是认真的。
        曹辉和陈怡是小学和初中同学,两人青梅竹马,妻子陈怡是一位有着30余年工作经验的小学班主任教师,两人的孩子培养得十分优秀,本科从985院校毕业后,目前在国外攻读硕士研究生。
        在陈怡心中,曹辉从年少开始就是一位学习能力很强,爱思考,做事很低调,毅力特别坚定的人,“他也是一位‘利他主义者’,曹辉在上大学时就用自己的奖学金资助周围的贫困同学,上班之后更是资助需要帮助的孩子,曾经有受资助的孩子考上了大连的公务员,曹辉别提多高兴了,他做了很多正能量的事,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向上。”
        陈怡对丈夫的一些决定都报以支持和信任的态度,但刚得知曹辉要报考时,她还是会暗自担心丈夫的体力、记忆力等各方面条件,能否实现自己的目标。成绩发布的那天,当查分页面显示出曹辉的高考成绩:语文103,数学86,外语113,物理74,化学82,生物学78,听力25.5,总分536分,曹辉和陈怡高兴地牵手欢跳。“查分那天我比曹辉着急,反复提醒他两次,他才去查分,我们一看成绩是536分,就知道考上了,我俩高兴地手拉着手在家里转圈圈儿,像两个小孩儿似的。我们都是平时不喝酒的人,高兴地手牵手到楼下的便利店,买了两罐啤酒庆祝,我知道只要他想做,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好结果,所以我为他感到开心和骄傲!”陈怡回忆起来还笑得合不拢嘴。
        曹辉回忆道:“我们俩就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聊了很多未来的事情,聊到学习系统的农科知识,也忘了聊到了几点……”
        期待9月份入校的新生学习生活
        成功被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录取,距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曹辉坦言:“农学院就是我最理想院系,我想做一些更具实践性的研究,妻子也鼓励我在喜欢的农学专业里继续深造。未来,很想能有一个这样的农场,让孩子们都来田间地头,能换一种方式学知识,增强本领,我想用我所学的知识,探索农业和教育更普及的交叉融合。”
        前日,曹辉来到沈阳农业大学,在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李晓安等老师陪同下,曹辉提前感受了沈农校园环境。李晓安向曹辉介绍,沈阳农业大学成立70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心怀家国天下、顶天立地的农业人,学校已经培养了16万各级各类的农业人才,为祖国的三农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曹辉即将就读的农学院卓越计划实验班,今年全国仅招30人,学业优异者更可实现本硕博连读。
        “看到这么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我更加期待9月份入校后的新生学习生活。”曹辉说。
        
    ■对话曹辉
        希望大伙别把我当一个老人看
        记者:从放弃高薪投身教育,到再战高考从“零”开始,经济方面是否有过心理落差?
        曹辉:我和我爱人还是更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我们认为钱够花就行,正常吃喝开支够用,那么经济上也没什么压力。在北京任工程项目负责人时,十年前的年薪差不多在40万左右,后来做线上教育就没那么稳定,平均一个月收入在5000元至6000元,现在重新回到校园读书,我教课的频率会降到之前的一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把握好能去做喜欢的事情的机会,没饿着、没冻着,其实没有心理落差。
        记者:对新生生活有什么期待?
        曹辉:在高考前我也一直坚持锻炼,跑步、游泳、乒乓球……我还很期待新开始的大学生活,和年轻人在一起,多融入他们的生活,学生会和文体活动我会往后退一退,让年轻人多体验这样的经历,希望大家别觉得我是特殊的那一个,在同学们之中,不想扮演长辈或者老师说教的角色,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想法,但如果大家对我有需要,也愿意和我成为朋友的话,会尽我所能去帮助年轻的孩子们。
        记者:想过入校后周围人对您的称呼吗?
        曹辉:我这人很随和,随大家习惯怎么称呼都可以,希望大伙别把我当一个老人看。我的年纪比有些老师都年长,也有老师开玩笑跟我说,“在学校也不能称呼你叫大哥,直接叫名字又显得生疏,那我们就叫你‘老曹’吧,听着也挺亲切。”
        记者:每一次的“跨界”“转身”都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实力,在不断尝试中,您能分享一下经验吗?
        曹辉:我认为51岁不算老,我的内心还很年轻,人生总要有目标,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一生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立好方向,必要时顺势做调整,方向和努力都很重要。文图据辽沈晚报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