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曲《罗刹海市》被网友评为“2023第一神曲”有内涵?讲故事?

归来的刀郎你已听不懂


        沉寂多年的刀郎,一回归就祭出了一首被网友们评为   “2023第一神曲”的歌曲——《罗刹海市》。《罗刹海市》是刀郎新发行专辑《山歌寥哉》中的一首新歌。网友们的热评集中在两点:一是这首歌风格怪诞,歌词写得别致,但也难懂,“没点文化的人都听不懂”;二是有网友直言此歌暗讽味道十足,剑指当年与歌坛大腕的恩怨。尽管刀郎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回应有不少属于谣传,但随着新歌上线,还是有不少网友认为《罗刹海市》的歌词是在报十多年前的一箭之仇。
        说来说去,都是《罗刹海市》的歌词太深奥,很多人不仅看不懂,也不了解原著内容。事实上,《罗刹海市》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著名篇章,原篇章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
        美丑不分的“罗刹海市”
        《罗刹海市》讲了一个“美少年的奇幻漂流”的故事。
        “罗刹”与“海市”分别是两个地方:“罗刹”指罗刹国;“海市”是个海上奇珍异宝交易市场。美少年男主姓马,名骥,字龙媒,是个能歌善舞、有学识的帅小伙儿,因为相貌俊俏有“俊人”的外号,听父亲的话继承家业搞“外贸”。但某次出海时遭遇飓风,被刮到了“罗刹国”。他在这个神秘的国度几乎刷新了三观。
        因为罗刹国里不仅审美观颠倒,以丑为美,而且还格外看重外貌,连官员职位高低都要按外貌“好坏”排序,越丑的人官做得越大。别看“罗刹国”的国民一个赛一个的丑,却一点不耽误人家嫌马骥“丑”。美少年马骥在当地如同“妖怪”,别人见到他就跑。
        这使得马骥连和当地人交流的机会都没有,直到走到一个极贫穷的村子,遇到一些不是太丑的人,才和当地人搭上话。他得知了都城位置,见到了当地官员,席间还唱了首歌,得到官员赏识,被引荐给国王献艺。
        但因为马骥的美男子长相,当地官员怕吓到国王,就让马骥用煤灰抹脸。结果马骥意外得到了国王赏识,还被封了官,但马骥的“丑”毕竟是假的,慢慢在官员中受到排挤,一直想辞官却没得逞。马骥就请了三个月假,带着金银珠宝回到最初的穷山村,把财宝分给当地人。当地人十分感动,表示要去“海市”换些新鲜东西作为报答。马骥一时兴起,一同去逛了“海市”,在“海市”上又受到“东洋三世子”关注,被引荐给龙王。龙王想见识一下马骥的文才,请马骥写一篇描写海市的文章。马骥写了一篇《海市赋》,深得龙王赏识,被招为驸马,马骥“龙媒”的字号也传遍四海。
        但马骥还是希望返乡,问龙女能不能一起走。龙女表示不方便,但之后会将孩子送过去,尽到妻子的义务。之后龙女为马骥生下一儿一女,参加了婆婆的葬礼,还为女儿送了丰厚的嫁妆。马骥的“奇幻漂流”中虽有爱情,却不是主旋律,也没啥“含糖量”,因为故事的重点是言志,不是抒情。
        《罗刹海市》讽刺了啥
        《罗刹海市》明面上讽刺了不分美丑、颠倒黑白的罗刹国,暗地里也讽刺了男主马骥。
        在蒲松龄的原文中,姓马的人通篇只有马骥一位,那么刀郎的歌词里提到的“马户”是谁?“又鸟”又是谁?马骥名中的“骥”字有两个意思,一是“良马”,二喻指“杰出的人才”,但其发音同“鸡”。因此刀郎歌词中的“马户”和“又鸟”,是一个人,就是“丑化”后的马骥。
        我们知道马骥本是罗刹们眼中的丑八怪,而罗刹国的前途由相貌决定,马骥是凭什么在罗刹国获得官职的?自然是要靠由内而外的“丑化”。而刀郎的歌词里重点讽刺了“知丑扮丑”的男主马骥。
        初到罗刹国时,马骥也受到严重的惊吓:“马初见其状,大惧”,当他发现当地人惧怕自己时,便开始吓唬当地居民,并通过这种欺压的方式获得他人剩下的食物。
        “迨知国中之骇己也,遂反以此欺国人。遇饮食者则奔而往,人惊遁,则啜其余。”
        这种极不符合“儒家”子弟的作为,是马骥的初次“丑化”。结识当地退休的“执戟郎(警卫宫门的官员)”后,马骥天天和执戟郎去看歌舞伎,一直混迹风月场所,除了看,马骥还婆娑起舞,唱起俗曲“弋阳曲”……(注:“弋阳曲”是古代的“俗腔”,与“雅乐”昆曲对立,说明罗刹国“雅”“俗”也是颠倒的)。
        此时的马骥已“雅”“俗”不分,再次“丑化”。经过马骥的“努力”扮丑,终于获得了在国王面前表演的宝贵机会,为了把握机会,马骥竟变本加厉地学起“罗刹舞女”的装扮,还唱些靡靡之音,获得“下大夫”的官职封赏,也达到了“丑化”的顶峰。
        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被其他官员排挤的马骥,辞官不成请了长假,回到初次交流的穷山村,把自己挣到的财宝分给村民后,得知了“海市”的存在,通过逛“海市”获得了去龙宫的机会。有学者认为蒲松龄笔下的“龙宫”,是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既重视马骥的文学才华,又“提供”富贵、美人,使马骥娶得龙女,实现阶层跃迁,达成了封建时代读书人的终极理想。龙宫之行使马骥摆脱了之前的丑化,变回了原来的自己。另外,龙宫还有个重要的“第三方认证”作用,侧面证明男主马骥的颜值没问题。
        神曲《罗刹海市》的多种可能
        由于罗刹国纬度未知,因此刀郎版《罗刹海市》可能讲的是中国故事,也可能讲了个世界的故事,不然临近尾声时干吗要说“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
        “欧钢老板”是奥地利最杰出的企业家卡尔·维特根斯坦,也曾是欧洲钢铁工业巨头,有八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保罗·维特根斯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独臂钢琴家;还有一个孩子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著名的哲学家。这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一句关于美丑的名言——漂亮的东西不会是美丽的。
        刀郎的作品曾传被“攻击”不具备“审美观”,虽然我们无法推断刀郎是用这首歌曲在做回应,但有一种可能:或许刀郎认为,审美观各异,就像罗刹国以丑为美。比起迎合他人审美,不如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
        也有可能刀郎想要借歌言志,无论别人如何评价他的作品,他都不会改变初心,不会成为迎合罗刹国丑陋审美的马骥。
        那一年,“没审美,但有市场”的刀郎
        刀郎横空出世时,是2004年,凭借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他红透大江南北。当时,唱片行业正为强弩之末,初代网络歌手正在形成独特的行业生态和美学风格。当我们数出这一串名字:杨臣刚、庞龙、郑源、王强、唐磊、贺一航……或许会觉得陌生。但是他们各自对应的代表作:《老鼠爱大米》《你是我的玫瑰花》《一万个理由》《秋天不回来》《丁香花》《一个人的寂寞两个人的错》……全国男女老少,多少都会唱两句。
        而在“2002年的第一场雪”之前,2003年前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彩铃业务陆续普及开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通信功能,之后却改变了中国流行音乐的行业格局。手机的普及极大地带动了音乐消费,人们不再仅仅在唱片行业及其周边消费当中听到版权音乐,而手机铃声极大地帮助了彩铃歌曲实现了病毒式传播。在没有微信的年代,如果你想找一个人,很难不会听到他的彩铃。更重要的是,彩铃往往不是播放整首歌曲,而是只选择一首歌的“副歌”部分,这样就能帮助歌曲最悦耳的部分实现传唱度最高的传播。
        彩铃的出现,让歌曲的音乐性让位于功能性,大众需要的,只是“一段悦耳的音乐来替代普通的铃音”。刀郎就在这个时期带着他的   “第一场雪”出现了。没有大公司的包装和制作,刀郎靠着一把沧桑的嗓子和简单直白的歌词,成为当时中年男人情绪抒发的代言人。
        2004年1月,《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张专辑面世,销量惊人,却迟迟没有进入北京市场,直到5月,经由著名音乐制作人宋柯推荐,北京的唱片店才开始引入刀郎,瞬间卖爆。《2002年的第一场雪》至今仍然是中国唱片销量的传奇。有人估计,算上盗版,销量可能超过千万张。他送给谭咏麟的《披着羊皮的狼》为“谭校长”的事业创造了一个小高峰。
        
    ■相关链接
        网友猜测刀郎借歌“报仇”有法律风险吗?
        针对刀郎新歌中“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的表述,有网友“对号入座”地认为,这是在评论歌坛往事,自发将这首歌和某些歌手关联,猜测这是刀郎对他们的批判。不过,也有网友认为不应过度解读,这首歌是《聊斋志异》里的故事背景,跟其他歌手没有关系,“想太多了”。
        网友猜测刀郎的歌含沙射影有法律风险吗?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影视文娱业务中心总监马丽红认为,从《罗刹海市》的歌词来看,难以看出该歌曲涉及影射或“内涵”其他歌手。在没有确切依据的情况下,直接将歌曲解读为   “内涵”“复仇”其他歌手,其实是对作品意义的窄化。对于刀郎是否会因此侵权,主要取决于该歌曲是否构成了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如果他的歌词中并未明确提及任何具体的名字,同时也没有对他人造成实质性的损害,那么歌曲便不会因此构成侵权。
        马丽红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网友的猜测性言论与事实明显不符,且存在侮辱、诽谤等情形,涉嫌侵犯被评价人的人格权,被侵权人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另一方面,网友也有“公众评价权”,即对社会事件有作出评价的权利,公众人物也有一定的容忍义务。同时,作为公众人物也应谨言慎行,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如果的确存在不妥言行的,也应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图文综合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法治日报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