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上禁止喝水 网友吵翻了

来看看各大城市如何规定


        近日,江苏南京一女子因在地铁车厢喝水被开“罚单”,引发热议。喝水也要被罚?评论区有网友认为,“尊重,但不理解”,“没有吃零食、喝饮料,为什么水也不可以”……事件真相到底是什么?相关规定合理吗?其他城市是如何规定的?
        事件回顾
        女子喝饮料被开具告知单这并非南京地铁“首单”
        从当事女子发出的图片显示,这是一份于7月17日作出的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单,地点在3号线车厢内,告知单内容显示:“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车站或者其他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下列行为……”并进行了列举。
        7月25日,涉事女子就此事作出澄清,称自己喝的不是白开水,而是瓶装饮料。因为是第一次违规,所以当时只是被工作人员警告了,并未被罚款。该女子此前发布的视频显示,一位工作人员在地铁车厢中对其开出了《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单》,其在告知单上签字确认。告知单第七条显示,在列车车厢内禁止饮食。
        7月25日18时许,@南京地铁就网传“乘客在地铁车厢喝水被开罚单”发布情况说明。经核实,7月17日20时45分,南京地铁工作人员在三号线列车巡查时发现一位乘客饮用瓶装果汁饮料。为防止饮料泼洒引发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隐患,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告知其车厢内禁止饮食的要求,并向其出具《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单》,对禁止事项进行宣传告知。南京地铁称,将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在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有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工作措施,更人性化地做好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为乘客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乘坐体验。
        尽管当事女子后来也明确自己所喝的并不是水,但是网友的疑问并没有中止:南京地铁到底让不让喝水呢?面对记者采访,南京地铁回应称,列车上禁止饮食,喝水也是饮的一种,发现后会做出相应处罚。主要考虑到在地铁上喝水、饮料等时如果水滴洒落到地面,容易使乘客滑倒,也担心会招来虫子咬断电路,影响行车安全。
        该工作人员表示:“列车上禁止饮食,这是相关的规定,如果违反的话,会进行相应处罚的。列车上是禁止的,如果乘客不舒服,可以随时下地铁,站台是可以喝水的。”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也有乘客在南京地铁喝酸奶被开“罚单”。“3月14日10:09左右,我办的执法队员正常开展列车巡查,当二号线列车到达羊山公园至学则路区间时,发现了一名女性乘客正在喝酸奶,执法队员随即上前进行劝阻,向乘客进行了《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相关内容的解读,随后开具了一张告知单,并非‘罚单’。”南京市地铁交通设施保护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
        相关调查
        西安地铁:禁止饮食不包括饮水
        关于相关乘地铁禁忌,西安地铁是如何规定的?7月25日下午,记者拨打了西安地铁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禁止饮食”中没有规定不可以在车厢内饮水,具体条例解释需由专人答复。
        随后,记者在西安地铁官网查询到,2022年11月《西安市城市交通轨道条例》第三次修正版正式公布并施行,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乘车禁止的行为。第四十七条规定,禁止下列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设施容貌、环境卫生和妨碍他人乘车的行为: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上刻画、涂写,擅自张贴、悬挂物品;躺卧、踩踏车站或者车厢内的座椅;在车站、车厢或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吸烟、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废弃物;在车厢内饮食;其他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设施容貌、环境卫生和妨碍他人乘车的行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场所设施容貌、环境卫生和妨碍他人乘车行为的,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责令改正,并处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国内十大地铁公司4个明确不准喝水
        国内其他城市的地铁又是如何规定的?7月25日下午,记者以普通乘客身份致电国内十大地铁公司的客服热线,面对“地铁上能否喝矿泉水”的问题,其中有4地客服人员明确表示“不可以”。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目前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和青岛。其中上海、北京、南京和青岛地铁的客服人员明确表示“有规定车厢内禁止饮食,所以不能喝水”。某地地铁客服人员称:“渴的时候可以下车去站台上喝,喝完再上车。”
        其他几地地铁客服人员则表示,可以喝水或者喝饮料,但不能吃东西,因为当地的规定是“禁止进食”。还有多位客服人员强调,婴儿等特殊人群需要进食的情况除外。深圳地铁客服表示:“喝一口水也没多大关系。”重庆地铁客服称:“喝饮料喝水都可以,尽量避免吃东西。”杭州地铁客服表示:“乘客喝水不会阻拦。”
        为啥在地铁里不能吃东西?
        地铁上禁止饮食,这显然不是什么新规定,几乎每个地铁日常广播都在重复这样的常识。但饮食后会有什么后果,可能很少有人体会。执法人员提醒,地铁车厢空间相对封闭,气味难以散去,随意饮食可能会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此外,油性食物残渣、饮料如果不慎洒落车厢,可能会导致乘客滑倒摔伤,除了增加额外的清理工作量外,还可能引来虫蚁啃咬电缆或相关设备,影响地铁行车安全。
        
    ■律师说法
        四川蓉信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小虎认为,单纯从字面意思上理解,“禁止在车厢内进食”就涵盖了不能食用所有食物,包括水、饮料等,这样囊括的范围太广,没有特例,过于“一刀切”。
        车厢内禁食的规定,初衷是为了安全和环境、秩序等。那么禁食范畴的规定,也应该是为了保障这一初衷。《条例》不可能将能吃与不能吃的食物一一细化,可以补充“兜底条款”,例如明确禁食但哪些食物除外;或明确哪些食物不能吃。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开具禁止行为告知单是对乘客违反地铁秩序的一种告知行为,并未对乘客进行处罚,地铁方开具的告知单对乘客起到法律知识普及和合理劝解的作用,并且《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确实有规定在车站或者其他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影响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和设施容貌、环境卫生、运营秩序的行为,包括在地铁内饮水,市民在出行时为了环境、安全等考虑确实也应当合理遵守。执法人员也应当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造成的风险隐患进行综合判断,对于确实有必要的,应当及时提醒。
        媒体声音
        观点1
        真别说“管得太宽”
        为什么地铁上就不行?这还真有一定的道理。地铁车辆几分钟就要启动和停车,不停地停靠站点,喝水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另外,高铁飞机上可以喝水,是因为乘客一般都有座位,这两样交通工具都是长时间远距离平衡行驶,喝水并不影响乘客安全。而地铁上人员密集,很多人都是站着的,时常存在人挤人的情况,吃东西喝水,极易泼洒到地上,还有可能导致乘客摔倒,乃至引起纠纷。不过,禁止喝水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如果乘客真的口渴了,地铁到站后在站台喝了水再乘坐下一趟车,也是简单易行的做法。
        每一条规定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一些网友说,公交、地铁上不让喝水并不奇怪,很多地方的地铁都存在类似规定,并非南京一家。只不过各地的地铁运营方在日常管理中,有乘客喝水时并没有及时制止,还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这条规定。现在南京特地开出告知单,当成一件事情在做,就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了。
        地铁方面的提醒很有必要,可以让乘客之间少些纠纷和矛盾。人群拥挤的地方,严格规范乘客的行为,是必要之举,网友没有必要因此动怒,甚至给运营方盖上不人性化的帽子,而要理性看待,做到文明乘车。
        观点2
        公共治理的原则性与差异性都应尊重
        搁置争议,灵活处理,或许是更妥善的方案。关于“灵活处理”,各个城市的地铁,可谓各有心得。以“地铁上喝水为例”,南京地铁是严格“禁水”,有些城市地铁是“禁止咖啡、奶茶等杯装饮品,允许喝水”;而还有一些城市则是“明紧实松”,对车厢内喝饮料行为基本不管不问——凡此种种,都是在大的法律框架内,基于对规则的不同理解,而策略性地行使自主管理权的结果。很难说,到底谁对谁错、孰优孰劣。尽管有网友质疑南京地铁管得太宽,可是倘若换个城市,遇到车厢内饮料泼洒一地、污水横流,想必又会有人批评地铁“疏于管理”了。
        但凡没有明显违背法律,对于不同城市地铁不同的管理标准和治理文化,就不妨多些包容。倘若南京地铁执法人员,能够以严格但不失礼貌的方式提醒乘客不要在车内喝水,当执法对象能够对此表示谅解和尊重,那么又有何不可呢?公共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逻辑自洽和延续性、一致性所带来的稳定预期与认受性。相较而言,对于“唯一正确答案”和“最优方案”的执拗,往往吃力不讨好。 综合华商报、极目新闻、封面新闻、新华每日电讯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