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夏季高发 宝宝中招后怎么办?


        小暑过后,闷热潮湿的气候特点越发明显,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各种细菌病毒活跃,一些疾病也进入高发期,对于宝宝来说,此时很容易被疱疹性咽峡炎侵袭,家中宝宝中招后怎么办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主任于晓辉做了详解解答。
        7岁以下宝宝发热咽痛应注意
        于晓辉主任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传染病。1岁~7岁小儿多发。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潜伏期为2~4天。初期常伴急性发热,可见高热或超高热,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致为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查看患儿口腔可见咽喉部充血红肿,扁桃体及悬雍垂附近可见些许灰白色小疱疹,周围绕着红晕。口腔其他部位如口唇、两侧颊黏膜也可见疱疹,疱疹破溃后可形成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主要经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播,与病毒携带者之间的密切接触均为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主要在孩子间传播,幼儿园、早教机构、社区等人口密集处。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区别
        很多家长容易把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混淆,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于晓辉主任介绍,两者主要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病毒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肠道病毒71型。
        发病特点伴有发热、疱疹等相似症状,主要区别点在于疱疹分布,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口腔咽部疱疹。手足口病不但会在口腔有疱疹,手部、足部、臀部、躯干和周身部位也会出现。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早期表现为口腔疱疹,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红色皮疹或疱疹。在症状上,疱疹性咽峡炎的小儿,初期常伴急性发热,可见高热或超高热,甚至引起惊厥,口腔有疱疹和流口水,尤其是咽喉痛感明显,饮食吞咽特别困难。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口腔内有疱疹,可有咽痛症状,多伴有发热。皮疹以手足臀口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点。
        做好护理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于晓辉表示,孩子得了疱疹性咽颊炎后,家长应精心护理,让患儿注意休息,减少活动。
        做好呼吸道隔离,患儿与正常儿分室居住,接触者应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避免空气对流。室温18-22℃,湿度50%-60%。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饭后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洗口腔。年长儿饭后漱口。
        孩子发烧后,要卧床休息,衣被不宜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引起体温进一步升高。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水擦浴,及时更换汗液浸湿的衣服。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并准确记录,体温超过38.3℃,应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平时应该做好预防,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及温湿度适宜。食物要煮熟,不饮生水,不挑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果及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佩戴口罩,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比如室内游乐场、商场、饭店等。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酒精对肠道病毒无用,家长们可选择煮沸方式消毒宝宝的餐具水杯等用具。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玩具、台面地面等经常碰触的地方。经常换洗晾晒衣物、毛巾、被子等,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病毒。充足休息,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病毒入侵。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    辽ICP备08004184号-2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