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莲:喂鹿十年,从一人到百人》后续报道

护鹿志愿团队收到4500元补饲捐款


        本报《刘爱莲:喂鹿十年,从一人到百人》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很多市民的点赞和关注。护鹿志愿者团队西鹿苑野生梅花鹿爱心家园微信群里的交流互动更多了,也获得了更多的捐助。志愿者陈亮关于政府+企业合作构建梅花鹿生态旅游保护区的建议得到了大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谷国强的赞同。
        报道发出几天,收到4500元捐助款
        5月5日,本报“我是大连人”栏目以《刘爱莲:喂鹿十年,从一人到百人》为题,报道了护鹿志愿者刘爱莲十年坚守鹿群补饲,影响了数百人参与大连市城区野生梅花鹿保护的事。报道一经发出,吸引了大量市民的点赞和关注。微博视频播放近7000次,转评赞近60次。护鹿志愿者团队西鹿苑野生梅花鹿爱心家园的微信群更活跃了,看到报道的志愿者纷纷把报道截图或视频发进群里,他们感谢志愿者们坚守补饲之余,也多次感谢半岛晨报的报道支持。
        同时,通过各渠道献爱心的人士也较往常多了一些。据志愿者微信群内的公开消息显示,该团队4月收到捐款2100元,补饲支出3070元。报道后仅仅几天的时间,该团队就连续收到了来自王娜、赵淑荣、徐先生等3人的捐款4500元。
        建议:保护之余,开发生态旅游价值
        “观鹿正当时。”志愿者陈亮介绍,随着天气转暖,梅花鹿的肤色变得更鲜亮了,到访补饲点观赏梅花鹿的市民也多了起来。不过,他也担心,随着5月母鹿产崽,鹿群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但山上草料仍比较稀缺,补饲的压力对其团队来说还是挺大的。对此,陈亮建议,能否参照其他城市经验,采取政府+企业合作构建梅花鹿生态旅游保护区的模式,对这群国内唯一生活在城区的野生梅花鹿群进行保护性开发。“城区梅花鹿是大连独有的生态名片,在国内拥有很好的声誉。如果能在保护之余,开发出它们的生态旅游等经济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陈亮提到的“政府+企业合作构建生态旅游保护区模式”,大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谷国强表示十分赞同,“国内许多城市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做过类似的尝试,有些地方做得很好,初步证明是可行的。”
        从专业角度出发,谷国强并不认可部分爱心人士对梅花鹿群的投喂行为,他认为投喂点把梅花鹿群引到了人多热闹的地方,不太利于鹿群的健康成长。“有的投喂者是看宠物的心态,投喂的食物也不太对。部分梅花鹿出现了肥胖和警惕性降低,时有冲上马路,冲入居住区,被误伤、被流浪猫狗追咬等现象。”他表示,投喂行为需要科学管理,要尊重反刍动物的饮食特性,不合理的投喂对梅花鹿是有害的。
        关于政府+企业构建生态旅游保护区的尝试,谷国强提到了云南省保山市百花岭生态旅游区。该旅游区为国内拍鸟观鸟胜地,在当地政府和村民合力下,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区域内活跃的300余种鸟类让爱鸟人士心驰神往。“村民成了鸟导,提供收费服务,创造了靠鸟儿脱贫致富的路子;鸟友们花钱观赏拍摄,也非常喜悦;村子周边还开发了民宿、餐饮等各种服务,富裕了乡村。保护鸟儿的同时,挖掘了生态旅游价值,大连梅花鹿可以借鉴。”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卓泽玉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ICP备08004184号-2 公安机关备案号:21020302000085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