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住我家,我住你家”主打信任牌

年轻人玩的“交换旅行”靠谱吗?


        “五一”假期很多人外出旅游。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旅行方式,“交换式旅行”。具体说来就是,两个陌生人互相前往对方所在城市旅游,同时“0成本”住在对方家里,主打“信任牌”。这种新颖的出游方式因成本低廉、个性时尚等特点,获得年轻网友,尤其是大学生的欢迎。
        这种主打信任牌的交换旅行为何受年轻人热捧?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风险?
        有人已经体验上了“交换旅行”还有人想交换工作……
        交换旅行的概念早在60年前就在欧洲出现,近20年在美国蓬勃发展。目前,交换旅行主要有两种换法,一是约定日期同时交换;另一种是错开时间交换,即甲方先入住乙方家由后者负责接待,过些日子,乙方再入住甲方家。受各种条件所限,国内交换旅行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交换旅行与风靡一时的穷游“沙发客”不同,“沙发客”需要支付费用,只是价格低于宾馆而已;而交换旅行的体验者如果彼此愿意,完全可以实现0元住宿的梦想。有社交账号发布的投票结果显示,约有62%的人认为交换旅游“不靠谱”,仅30%的人认为“可以试试”。
        上海一位90后小伙儿在社交平台发出了自己的信息:“30岁,自由职业者,可提供自家房源,交换任意国家和目的地。我的交换宣言是:‘如果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迷失,然后在美景里陶醉!’”没想到,三天后就有了回复,一位云南姑娘愿提供自家房源作为三个月后到上海旅游的交换条件。从目前情况看,类似体验者已不在少数。
        在小红书上,坐标成都的大学生和广安的大学生,一键开启为期一周的支线交换任务,五月份还打算继续开拓自己“交换人生”的新区域。
        IP地址是山东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突然想交换旅游”的帖子,公开招募交换对象。征集帖发出不久,一位IP地址是西安的“95后”女生找到了她。因为“年龄相仿、兴趣爱好有交集、审美三观在线”,她当即决定交换旅行。“我俩都喜欢尊巴和瑜伽,连喜欢的明星也有一个重叠。”她说,“还是会考虑人身安全,以及基本的入住环境”。她已经与交换对象签订了“君子协议”,商定好了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方式。
        来自长沙的大一学生王睿(化名)在征集交换宿舍时也表示,出于安全考虑,她会买锁把贵重的   物品锁起来,也会事先看对方的学生证,以确保安全。
        另外家住上海的“90后”刘女士表示,自己在“五一”假期前搜索酒店住宿,无意间了解到交换旅行这个概念,觉得很有意思,如果彼此愿意,完全能实现0元入住,觉得交换也是不错的体验。在山西工作的曹先生说,对于交换旅行,他持保守观点,“我可能相对保守一些,除非是特别熟悉和信任的人,陌生人住我家的话我可能接受不了,不安全。”
        在社交平台发现,有不少网友都在发帖表示想要交换旅游,并晒出自家的住宿条件及部分要求。甚至有网友表示可以交换工作……
        交换旅行
        方法
        一种是错开时间交换,一种是约定日期同时交换。无论是哪一种交换方式,在当前国内市场上都并不完善,还是处于一种摸索的阶段,因此会受到各种不同条件的限制,在后期一段时间运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各方议论
        网友:风险不可控
        交换旅游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欢迎,他们认为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旅游开支,还能增加人生体验。不过,针对这种新鲜的旅游方式,有网友表示愿意尝试,认为可以互相提供便利。也有网友认为安全难以保障,“风险不可控”。
        交换旅行涉及住宿,就会有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等敏感问题。有网友表示:“最担心的就是一场旅行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被扫荡了,怎么办?”有网友提出质疑,“毕竟是陌生网友,万一我去了当地,有人身危险怎么办啊?”
        优势
        交换旅行的出现能有效节省旅行开支,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专家:涉及安全及法律   还需警惕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龙表示,交换旅行能够节省旅行开支,还能有不同的人生体验,但交换旅行也有客观存在的风险,涉及住宿,就会有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等敏感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法学副教授于霄说,网友担心的物品盗窃、物品损坏等问题,可以通过预先拍照留存房屋内物品的交付状态,在合同中加入相应条款明确赔偿金额或比例来避免,但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交换住所时可能面临着法律风险。于霄认为,交换旅游首先一定会面临个人隐私暴露的问题。“家是个人隐私的空间,交换住处时,相当于是向别人开放了你的隐私空间。隐私从来不是一个确定的边界,开放隐私空间本质是向陌生人开放个人信息,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别人可以合理使用这些信息,比如在隐私空间里拍照上传?”“具体来说,自愿交换住所将部分个人信息置于交换双方的公域,再要求对方承担侵犯隐私的民事责任,是不是构成了‘反言’?”于霄说。
        此外,于霄还强调,交换旅游还存在严重的治安风险。酒店和正规平台的住宿必须进行身份证实名登记,但在交换旅游时,人员的流动脱离了管控措施。交换双方是网络世界的陌生人,在双方都是匿名或半匿名的情况下,“容留的可能是吸毒分子、卖淫嫖娼者或在逃罪犯。”于霄认为,“可以预见的是,一旦交换旅游达到一定规模,监管就会及时跟上。”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表示,应该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入第三方规范管理,使交换双方的权益得到更好地保证。
        风险
        会涉及个人隐私、财产安全以及住宿等一系列敏感问题。随时都会面临法律风险,会给自己带来巨大隐患,难免有一些得不偿失。比如物品的盗窃,人身的安全,还有物品的损坏,在交换履行过程中还需解决,一般交换对象还需要满足诚信,需要遵守承诺。
        平台:尽量选择分时交换
        针对大家的顾虑,有交换旅行平台的工作人员也承认,目前安全防控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风险,“我们已反复提醒体验者要三思而后行,同时,也请大家尽量选择分时交换,即一方在家的前提下为对方提供住宿,最大程度保障房屋安全。”
        旅游业从业者也提醒网友,交换前要充分了解和细致规划,掌握对方的基本信息,如年龄、职业、居住地、房屋状况等。此外,一定要在初见面时进行双方身份证验查,这是对彼此负责任的做法。
        媒体声音
        “交换式旅行”别拿安全去“交换”
        这种旅游方式的流行,其实伴随着的是年轻人思维与观念的开放。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家”是一个非常具有隐私性的场所,让“陌生人”住进自己家,与“网友”互换住处,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现在通过网络,只要满足各自的需求,素未谋面的“网友”就能够随机配对交换住处,应该也依然只有年轻人才能够接受。从个人意愿角度看,这样一种交换无需受到指摘,只要你情我愿,就没什么不可以。正如有网友所言,这是相互信任,依据的是个人的判断力,没必要简单扼杀。
        “交换式旅游”主打的就是一个信任,这种出游方式因成本低廉、个性时尚、广交朋友等优势,获得年轻网友尤其是不少大学生的欢迎。但也必须要指出的是,在具体操作上,“交换式旅游”又未必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和美好,其中的风险确实不应该大意。比如,最常见的,不少人担心,如何防止出现物品盗窃、损坏的问题?如何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在陌生的环境下,交换者如何确保自身的人身安全?甚至,也有法律学者提醒,相互交换住处,也意味着将个人的一些隐私暴露给了“陌生人”,这会不会带来后续的风险?这些问题,其实都并非杞人忧天。
        事实上,这种建立在纯粹的个人信任基础上的“交换”,一旦发生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都会变得非常脆弱。如交换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往往是很难事前确认的,若后续发生像住处卫生未打扫干净这样的“小事”,或都可能会影响到交换者的心情,甚至引发纠纷。
        这样一来,“交换式旅游”反而可能会给旅程增加一些烦恼。因此,为了彼此的利益着想,除了严格确认交换者的身份,对于一些可能产生权益纠纷的事项还宜在合同中予以明确,尽量避免以纯粹的人情信任来代替契约信任。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目前交换式旅游信息一般都是在一些专门的平台发布。但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这方面仍未有明确的规范,包括平台与交换者的关系到底如何界定?在未发生意外状况的情况下,可能不会涉及这方面的问题,但如果交换过程中出现了权益纠纷,甚至是安全问题,平台到底要不要负责?这些目前来看很难被明确的问题,实际也是交换式旅游中一个值得重视的   “不确定性”风险。
        一句话,交换式旅游完全可以成为一些出游者的个性化选择,但对于其背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有充分的权衡,避免因为考虑不周而带来麻烦。同时,交换者也应该明白一点,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有利弊的。
        毕竟,省钱固然好,但旅游,最重要的是玩得开心。如果省钱的方式,可能会给自己的旅游带来一些风险,就要慎重了。不得不说,这种方式在国外拥有很长的历史,但自始至终都只能是少数人的选择,这本身或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图文综合央视财经、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24-81680063 举报邮箱:jubao@ln.gov.cn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2489026 邮箱:bandaochenbaoxinmeiti@yeah.net
辽ICP备08004184号-2 公安机关备案号:21020302000085
Copyright © 2008-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