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
配音“塌房”影视“失声”?演员也该为角色开口了
近日,某配音工作室发布公告称,公司内外多名配音演员涉嫌刑事案件,一时掀起热议。原本小众“配音圈”的负面事件,何以吹起文娱界大面积波澜?原来疑似“塌房”的配音演员业务范围不仅涵盖传统的译制片、动漫等类型,更涉及大量影视剧作品或因此而下架。令广大网友更为担忧的是当下部分演员,尤其是青年“偶像”滥用配音的畸形创作生态——演员也该为角色“开口”了!
配音演员原本是为译制片、广播剧、纪录片、动漫游戏等类型而生,眼下却在影视界成为“香饽饽”。台词,作为演员表演的本分,交由配音演员完成的理由不尽相同。有的是为“藏拙”——演员演技尚可但是台词 “出戏”;有的是为“偷懒”——演员不愿背台词全靠“1234567”蒙混过关;有的是为 “成本”——配音成本比现场收音低,可出镜演员又不愿、也无暇为作品再出一分幕后之力……基于这样的现状,无论配音演员功底再怎么深厚,与出镜演员配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都不能说明滥用配音可以成为影视创作的常态。
就拿某部“大女主”长红剧来说。剧中女一号为代表的多位主演演技精湛,使得一批角色深入人心。然而,就是因为剧中多位主演起用知名配音演员配音,使得剧集粉丝与配音演员拥趸,围绕角色塑造成功是谁的“功劳”而争论不休。不少人也猜测,正是因用配音,而令主演错失专业奖项——确实,当台词这一考察演员的重要维度缺失,即便表演再精湛也难服众。尽管主创事后声称,用配音是为避免演员籍贯不同,导致台词口音影响作品整体质感。可梳理各类成功影视创作,有的是为了角色练习方言贴合角色的案例,更遑论这部长红剧其实是基于普通话的影视作品,足见当前演员台词功底已经成为当下影视界的“集体短板”。
曾几何时,大量影视剧配音成了某些青年偶像能力堪忧、急于捞金的“遮羞布”,尤其是仙侠剧、甜宠剧更是滥用配音的“重灾区”。盘点参演演员可以窥见个中原因。他们中不少人由偶像练习生转型、缺乏系统专业的声台形表训练,全凭流量号召力“空降”剧组。原本木讷糟糕的演技,全靠配音演员的台词表现力为其“贴金”。有人统计,当下影视界不乏出演十多部作品的当红演员 “原声率”低于10%的荒唐现象,难怪网友将他们讽为“员”字少了口,“演贝”。
可以说,滥用配音与尬戏、抠图、文盲等问题一样,本质上仍指向当前部分演员有失艺德、专业素养亟待提高的根本问题。回头看,“塌房”者固然值得批判,但我们更期待这一事件成为影视行业回归良性创作生态、警醒更多演员锤炼自身基本功的转折点。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