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友谊医院

用优质创新护理 诠释“白衣天使”真谛


        相较于医学专业而言,护理工作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始终默默无闻地担当着守护的职责。打针、吃药、输液、康复、翻身、叩背、喂饭、吸痰,是每天不知要重复多少遍的工作。但当这些小事与时间联系起来,坚持的力量使再琐碎的事情也变得伟大动人起来。
        大连市友谊医院护理团队628人,60%以上是本科学历。这其中有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辽宁省优秀护士、辽宁省“百姓心目中的护理天使”、大连市优秀护士、大连市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这支护理团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不仅用她们的专业,更用她们的真心、真情服务着每一位患者,她们用优质护理、创新服务,让生命迸发出了更加顽强的自愈能力!诠释着“白衣天使”的真谛!
        用心用情服务患者
        打造“友谊急诊”优质护理品牌
        大连市友谊医院急诊科护理团队是一支团结创新的急救型团队,这个年轻的集体以精湛的护理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在平凡而艰苦的护理岗位上用情、用心服务病人,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这支团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救治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不断增加特色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急诊科护理团队上下,团结一心,临危不惧,积极应战,圆满完成疫情防控和常态化护理工作,获辽宁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2020年新年伊始,当武汉报告出现聚集性新冠肺炎时,急诊作为医院接诊危重患的第一道关口,密切追踪相关信息,护士长李宏元及时储备防护物资,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全国疫情日趋严峻后,急诊科陆续接诊来自山东、浙江、福建、湖南等不典型肺炎患者,护士长李宏元在大年初一,留下因肠梗阻住院病重准备手术的父亲,第一时间返回医院,回到工作岗位上,积极投身科室防控相关工作中。急诊科全体护士在这个关键时刻,不惧风险,迎难而上,没有一人退缩,而是以高度的医学精神和责任感,积极投入到繁忙的疫情防控和急诊救治工作中。当医院党委发出“祖国需要,义不容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倡议后,急诊科护理组踊跃报名,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充分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及医学献身精神。2020年正月十五,刘子仪护士主动报名,作为院第三批援鄂人员,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完成52天援鄂工作,受到当地医疗同仁及患者一致好评。
        一年多时间以来,急诊科护理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在大连两次疫情中,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外出采样工作,多次深入隔离点及隔离小区做好采样工作。坚守岗位,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患者急诊急救质量,让生命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急诊护理组与医生配合默契,在无数急危重症抢救中出色完成了任务,同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中,做到严防严控,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急诊急救工作两不误。与此同时,急诊护理团队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以“全为生命,爱使我行,急救知识进万家”为主题,护士长李宏元带领科室护士们,走出医院,走进大众,以“友谊急救知识宣教团”之名,努力推广急救知识。近4年内,一直致力于为普通大众义务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为大连市内及金州开发区等多个社区的居民、为大型厂矿职工、边检支队的民警、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为城市美容师清洁工人,常态化开展培训30场次,培训人数近4000人。用她们自己的方式,义务做急救知识培训,手把手,一对一,采用寓教于乐的互动式讲解,就是希望让更多的普通人了解急救知识,学会急救知识,提高普通大众自救和互救能力。
        核酸检测门诊   战“疫”中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去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按照上级有关部署,大连市友谊医院紧锣密鼓积极筹建,核酸检测门诊于当年四月投入使用,这是由一群90后年轻护士组成的护理团队,平均年龄25岁,护士长由具有丰富抗疫经验的驰援武汉大连市第三批医疗队队员尹媛担任。核酸检测门诊是临时用房,她们每天穿着厚重的隔离服,克服着严冬酷暑的极端条件,训练有素地投入到核酸采样工作中,除了每天承担大量的门诊核酸采样任务外,还要奔波于隔离酒店、机场、社区,面对高风险的采样任务,她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圆满地完成了核酸采样任务,获大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7·22”疫情时,核酸检测门诊前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门诊检测量每日近千人,隔离酒店采样人员也与日俱增,她们没有人叫苦叫累,甚至每天要辗转多个酒店,早出晚归是家常便饭。一天傍晚突然接到酒店密接人员的采样任务,当护士长在群中发出通知声刚落,大家几乎在同一时间报名,“我行、我行、我行……”离家最近的不到十分钟就返回医院。到达隔离酒店时,密接人员刚入住还未完成信息整理,护士们就迅速投入状态,采样结束时已是深夜,她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完成了后续消杀工作,几乎同时,她们都瘫倒在酒店的走廊里,感觉最后的一丝力气被用光了,但她们不顾个人安危,只想着尽快赶回医院将标本送检。“12·15”疫情恰逢寒冬,寒冷的冬日让人瑟瑟发抖,她们毫无退却,迎难而上,穿梭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频繁的手消毒让她们几乎每一个人手上都有冻疮。她们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给入境船员采样,面对特殊的人群,高标准的防护要求,她们将自己置之度外,在寒风刺骨的海边脱防护服,身上只剩一层已经被汗浸透了的单衣……
        这支年轻的团队,在祖国需要时,她们选择这一身“戎装”,在战“疫”中悄无声息地奔走在自己的岗位上,乐观坚强,无怨无悔;她们是真正的战士,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她们也是最可爱的人,尽显青春活力,展现巾帼风采。截至目前,市友谊医院核酸检测门诊共采集咽拭子13万余人次,血清抗体6000余人次,为大连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友谊优质护理新举措   点滴服务暖人心
        冰心曾言,“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鲜花弥漫,使穿枝扶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多年来,大连市友谊医院护理团队努力用她们的真诚和热情微笑服务,形成一道暖阳,温暖前来就医的每位患者!她们每天的工作既多又琐碎,但她们依然用自己的爱心去尽力照顾好每位患者,去温暖每一个被病痛折磨的身躯,她们用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意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正是这样的坚守和敬业,带给了患者无尽的安全感,也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而她们每一个优质护理的创新举措,点点滴滴都在患者心中留下了印迹。
        耳鼻喉头颈外科护理团队:为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连市友谊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护理团队奉行“做温暖的人,行温暖的事”的服务宗旨,以做好暖心护理服务为己任,关注细节,加强专科护理建设。科里护士集思广益,互相交流经验及体会,各种优质护理新举措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护士用满满的爱心制作了一系列的小制作,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便利,更用行动温暖了大家。由于耳鼻喉头颈外科的专科特点,经常会有很多声带手术需要噤声休息的病人,或者是喉癌手术后失去了发声功能的病人,以及一些暂时需要气管切开而无法发声的病人,术后与人的交流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之前一直为患者提供写字板、纸笔等供患者书写他的想法和要求,但是由于教育程度的差异,以及患者术后身体比较虚弱等情况,很多患者无法写字与人交流,有时候眼看着患者比画护士及家属就是无法领悟其中的含义,彼此都很着急!护士长带领大家经过查验表集体调研,并运用头脑风暴方法,针对术后常见的15种情况,又请了专业的手语老师指导大家学习,总结归纳后,由科内护士演示并制成模板,放置于患者床头,这样一来,当无法发声交流的患者,有类似需求时,只需要指出对应的图片,医护人员及家属即可心领神会!
        骨一手足外科病房:去年年末,大连市友谊医院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住院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在院患者不可离开病区,并且只能留一名陪护。虽说封闭式管理可以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但在给患者守护一方净土的同时,也让住院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一日三餐怎么吃?换洗衣物怎么办?生活用品上哪买?……疫情防控,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为了解决住院患者的困扰,大连市友谊医院骨一手足病房的白衣天使们摇身变成“快递骑手”,每周统一时间、同一地点为患者取送生活必需品。戴上小花帽,戴好口罩,在安全距离内,护士从家属手中接过大大小小的手提袋,迅速消失在通往病房道路的尽头,以最快速度将一份份包裹,送到患者手中。
        老年病二病房: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二病房里“80后”“90后”的老小孩儿们,收到了医护人员为他们准备的儿童节礼物——带着笑脸的气球,各种表情,笑容俏皮的小公仔以及护士们亲手制作的贴上了一张张灿烂大笑的口罩贴纸。老人们或者拿着气球摇来摇去,或弯起眼睛向医护人员微笑致意或者研究并且模仿着小公仔脸上的生动表情。老小孩儿们说“疫情让我们不得不戴上了口罩,可是医护人员们在口罩上给我们贴上的笑意纸贴,大家戴着口罩也可以传递笑容和爱。”
        老年病三病房:因在院治疗,又时逢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住在老年病三病房里岳爷爷的寿辰被安排在了病房举行,“岳老,祝您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大早,老年病三病房的病房里传来阵阵祝福和掌声。医护人员围在岳爷爷的病床前,一起为他庆祝100岁寿辰。护士们向老人家献上了代表祝福的“寿”字卷轴,为老寿星的病房增添了温馨的色彩。当医护人员捧着生日蛋糕,为老人家戴上生日帽,齐唱生日歌时,岳爷爷脸上洋溢的笑容如春日的阳光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位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高兴得鼓掌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大家将这美好时刻用手机记录下来,不能到场的亲人们通过视频看到这一幕也流下感动的泪水!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医院采取封闭管理,亲人们不能陪伴在身边,医护人员把老人当作自己的爷爷,为他祝寿。让老人家在医院期间也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