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最出圈舞蹈《唐宫夜宴》

是谁复活了这群“唐朝小胖妞”?


        今年春节,一群“唐朝胖妞儿”从博物馆里“复活”,凭借一支舞蹈火遍网络。这支舞蹈就是2021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唐宫夜宴》讲述了正值青春的女乐官在赴宴起舞的路上发生的趣事,将不为人知的可爱、顽皮形象、性格特点与禁锢下的宫廷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服装、造型采用极具特点的三彩元素,极大可能地还原历史,将观者代入到盛唐时期独有的美学空间。该舞蹈由2020年郑州歌舞剧院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唐俑》改编而来,14名舞蹈演员的演绎让观众在欣赏“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风姿同时,感受到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
        这群被网友称为“神仙小姐姐”的“唐朝胖妞儿”是如何诞生的?又为什么会被网友喜爱?来听听“复活”她们的人怎么说。
        舞蹈编导:“我和这群唐乐舞俑是同行”
        陈琳是郑州歌舞剧院的舞蹈编导,也是《唐宫夜宴》的主创之一。
        从4岁开始习舞的陈琳十分喜爱中国历史文化。她认为自己和唐乐舞俑是同行,尽管相隔1500多年,“但艺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当我透过博物馆里的玻璃罩看它们的时候,就像是在和1500年前的前辈们对话。”
        陈琳和团队成员每年都会到博物馆采风。当在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看到生动的唐乐舞俑后,她开始思考:如果舞蹈能赋予唐乐舞俑灵魂,它们会带领现代人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唐?
        “复活躺在博物馆里的唐俑!”于是,陈琳团队便开始了古典舞《唐宫夜宴》的创作。
        为最大程度还原唐俑的真实形态,从妆容、服饰到仪态、道具,陈琳团队对唐俑文物及古画进行了大量研究。
        唐人以胖为美,而现代舞蹈演员都很纤瘦。让演员们丰腴圆润起来,成为陈琳团队面对的一大难题。最终,团队选择在嘴里塞医用脱脂棉球来让演员们的脸完美地“胖”起来,又用海绵假体衣让身体“胖”起来。就这样,身着唐三彩色样纱衣、脸画风靡唐代的“斜红”妆容,胖胖的唐乐舞俑“复活”了。
        晚会总导演:新技术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唐宫夜宴》并不是为2021河南春晚专门创作的节目,也不是首次演出。被选中登陆春晚,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表示,除了这支舞蹈的诙谐喜感符合春晚喜庆、温暖、好看的定调外,主要还是基于一个大胆的判断——年轻人未必不喜欢传统文化,“只是看用何种方式去呈现”。“《唐宫夜宴》中胖胖的乐舞俑们会嬉闹、会嗔怒、会搞怪,俏皮可爱的形象诙谐幽默,打破了传统舞蹈在观众心中唯美、抒情的固有印象。”在陈雷看来,这支舞蹈本身就具备创新的要素。“唐朝胖妞儿”火爆全网,好评如潮,陈雷意料之外总结了5个字——“方向找对了”。
        传统就是古板?传统文化就是老一套?错!关键是用什么表现形式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被受众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接受。“我们立足互联网思维,运用融媒体手段呈现,事实证明,路子是对的。”陈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唐宫夜宴》这个节目呈现了三样东西——国宝、国风、国潮。“唐代小姐姐的服饰、律动,接近于文创版的唐朝宫殿,动漫的空间设置,完全是现代人想象中的美好样子,这其实代表的是国潮。”
        陈雷认为,万物皆可融,用新技术、新手段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产生出迎合时代的作品,是一定能够被时代接受的。
        “没想到网友的接受度这么高。”在接受采访时,陈琳和陈雷表达了同样的意外,但又觉得在意料之中,“让历史‘活’起来,才能和时代产生共鸣。我们‘复活’了历史人物,带给观众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自然能引发观众共鸣。”
        陈雷认为,新时代我们需用新的表达方式,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绵不断。
        唐朝少女“博物馆奇妙夜”
        7大国宝惊艳亮相
        这场美仑梦幻的大唐梦境,除了再现了大唐仕女的形象,舞台上还藏着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捣练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等七大国宝,就像是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
        
    ■相关链接
        一支舞带火博物馆
        一群“唐朝胖妞儿”凭借舞蹈《唐宫夜宴》火遍网络,不仅带火了2021河南春晚,也让躺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展品受到更多关注。记者从洛阳博物馆了解到,春节期间,该馆游客量连续多日达到上限,其中有不少游客专门打卡唐三彩展厅。
        洛阳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魏薇说,春节期间,洛阳博物馆每日限流7500人。假期头两天,客流量保持平稳。随着舞蹈《唐宫夜宴》的走红,自初三起,该馆客流量大幅增多,每日都达到客流上限。洛阳博物馆陈列部主任黄超也表示,春节期间,不少观众专程到洛阳博物馆参观陶俑,一些古装爱好者着唐装、汉服实地打卡,甚至带动了博物馆根据唐俑开发的胸针文创产品销量。
        
    ■网友热评
        “神仙节目”再来亿遍!
        @kenanyi:这个节目真的做到国家宝藏那句“让国宝活起来”,看完真的想去河南博物馆,等疫情过了一定要亲眼看看。
        @蒸汽的斯大银:这个表演真是太可爱了,小侍女走路撞来撞去真有趣!
        @Minoz佳喜欢太妃糖:看了表演突然觉得《清明上河图》也可以搬上舞台了,让画上的人物都舞动起来。
        @然然然:这是什么神仙节目?再来亿遍!
        1.妇好鸮尊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
        所处时代:商代晚期出土时间:1976年出土地点:安阳殷墟妇好墓
        妇好墓是目前在殷墟发现的唯一一座不曾被盗掘过的商王室贵族大墓,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能够确切断定墓主人身份的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墓。妇好鸮尊不但是最早的鸮形酒器,而且造型完美。
        2.莲鹤方壶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
        所处时代:春秋中期出土时间:1923年出土地点: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3.贾湖骨笛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
        所处时代:距今7800-9000年出土时间:1986-1987年出土地点:贾湖遗址
        贾湖骨笛出土于中国河南省贾湖遗址,距今7800~9000年,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贾湖骨笛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史。
        4.捣练图
        ——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所处时代:唐代作者:张萱《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名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致的作品。
        5.簪花仕女图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所处时代:唐代作者:周昉《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
        6.备骑出行图
        ——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所处时代:隋代出土时间:1976年出土地点:山东嘉祥县英山徐敏行夫妇墓
        《山东徐敏行墓壁画备骑出行图》是隋代年间创作的壁画,于1976年2月发掘山东嘉祥县英山徐敏行夫妇墓中发现,位于合葬墓墓室西壁中部。画作代表了隋代人物画的较高成就。
        7.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所处时代:北宋作者: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千里江山图》画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郑州晚报》《中国旅游报》等报道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