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超级传播事件背后——

揭针对老人的“JQK”养生套路


        由吉林省卫健委通报的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林某引发的感染者的数字仍在增加,这一超级传播现象使养生馆、保健讲座等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养生场所利用JQK套路,赠礼品、搞培训、提供免费体检,专盯老年人下手圈钱。
        养生场所的JQK套路
        吉林省通报称,1月6日至11日期间,林某在公主岭市范家屯镇艾尚瀚邦养生馆、通化市源升品质生活坊等处开展了4次针对中老年人的营销活动。因此,本次疫情感染人群年龄偏高,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七八十岁的有数十位。据透露,被感染人员同在密闭空间,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环境中。在生活坊培训时,不足100平方米的单元房内同时容纳30人到40人,且仅有少部分人佩戴口罩。目前,吉林省已对涉疫养生馆启动调查。
        此次超级传播事件让养生场所乱象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一位网友精辟地概括了当前一些养生场所的圈钱套路——用赠送鸡蛋等小礼品诱导老年人上钩(J),圈(Q)起来培训洗脑,再卖保健品坑(K)人。
        ——精准锁定目标,J(钩)得就是你。近年来,很多居民楼外出现了养生馆、健康馆,不少老年人会在门前排队,营销人员与他们聊家常。“阿姨从哪儿退休呀?”“叔叔家住这个小区吗?老伴做什么的?”“与孩子一起生活吗?”看似热情洋溢,实则套路满满。一位曾开过养生馆的行内人刘某告诉半月谈记者,有工作、且单位较好的老年人,是营销人员重点攻关对象;问谁当家是了解财政大权掌握在谁手里;子女不在身边的比较好下手、购买产品后不容易退回……
        一般老人要连续几天签到,养生场所才会赠送毛毯、豆油等“大礼”。这段时间里,营销人员基本将老人情况掌握差不多,然后把顾客分为四类——肯定能买的,做工作后能买的,可买可不买的,打死都不买的。前三类的顾客则是他们锁定的目标。
        ——Q(圈)住一批人,培训“忽悠”走起。这些养生场所定期会组织培训授课,涉及养生、长寿、改善老年病等内容,并请所谓“专家”义诊。刘某说,培训讲师和专家都是包装和培训出来的。“专家”会故意夸大常见的老年病症状,通过“洗脑”种下“危机”,为卖保健品“铺路”。
        ——“精密”仪器加持,K(坑)你没商量。养生骗局不断曝光后,不少老年人也提高了警惕。为此,很多养生馆就提供仪器免费检查,让老年人放松警惕。“无论怎么测,你都是有问题的。”刘某说,比如一种仪器据称能测出血栓前状态。只要抽取1毫升静脉血,放在仪器里转10分钟,拿出来倒在纸上,就能看到血栓长短。“这种仪器是否科学我不知道,但能人为控制检测结果。”他说。老人第一次检查时可以将数值调高,等吃了产品后再检查时,再将数值调低,表明吃药见效了。此番操作后,不怕老年人不掏钱买产品。
        养生场所乱象多,监管较困难
        套路重重的养生场所,却一直拥有可观的客源以及生存空间。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此类场所相对隐蔽,日常监管难以发觉,而作为其拥趸,部分老年人反而在助长其野蛮生长。
        据知情人透露,养生行业乱象很多,组织却很严密。养生培训多在封闭场所进行,邀请的都是已在店里体验过十天半月的60岁以上老年人,年轻人或陌生人很难进入。记者曾试图参加一个关于治疗高血压的讲座,被工作人员拦在门外,并十分警惕地询问,“里面有你家人吗?”“从哪里听说这个讲座的?”最后被拒之门外。
        很多培训并非在固定经营场所进行,而是选择租赁写字间等,让人无从追寻。活动通常选在周六周日进行,这个时间政府相关部门也在休息,可以避开检查。一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场所注册时几乎都是个体工商户,只需个体营业执照和保健品经营许可证等即可开店,销售的保健产品多是正规产品,“使用后未必有效果,也吃不坏”,但销售过程中存在虚假、夸大宣传情况,实际销售时价格可能虚高。常规检查很难发现违法现象,除非正好“撞上”培训活动等,否则很难取证。
        就算遇到一群老年人正在参加活动,他们多半不会为管理部门提供佐证。有的老人被产品所谓的疗效“折服”,对养生场所深信不疑。此外,由于养生场所的营销人员善打感情牌,有的空巢老人将他们当成自家孩子。个别老人明知受骗了,也愿意与这些营销人员来往、买产品,只因有个人能对他嘘寒问暖。
        
    ■乱象根治
        既要施雷霆手段更要关注人心冷暖
        记者在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访发现,一些养生场所依旧在营业,但几乎没有顾客上门,还有一些场所大门紧锁。周边居民告诉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的养生馆自年初起就没开过,有的是最近才关闭的。
        吉林省市场监管厅于1月16日印发《关于加强对疫情期间以会议、授课等聚集方式开展营销活动监管的紧急通知》,针对会销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虚假宣传、违法广告、销售不合格产品、无证无照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从长远来看,根治养生场所乱象也要提上日程。对于此类商户,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做好提前教育,通过发放提示函、告知书等方式,告知其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抬高售价;另一方面建立“信用+监管”制度,一旦发现这些企业有违法行为,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的基础上,将违法者列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形成良好市场环境氛围。所属辖区如果发现类似培训授课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应进一步了解活动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帮助老年人辨别假劣保健品知识。
        长春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卜长莉说,老年人轻信各种养生馆和保健品,说明其渴望健康,但其缺乏对此类产品的正确判断,子女又不能及时陪伴,一些商家就抓住这一特点,诱导老年人上钩。子女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的同时,更应注重老人的精神世界和需求,主动带老人前往医院体检治疗,为其寻找科学的保健方式,让老年人感受到理解和关怀。毕竟,子女才是他们真正的“灵丹妙药”。
        
    ■相关阅读
        拆解80多份裁判文书背后的陷阱!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记者以“会销”“保健”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梳理出2019年、2020年两年期间相关文书80余份,涉及吉林、江苏、浙江、广东、甘肃、山东、江西、辽宁、河北、山西、湖南、河南等超20个省市地区,背后辐射范围之广、“骗术”之花样令人瞠目结舌。
        搜索显示,一些案件的受害者少也有数十人,多则单一案件就能诈骗近400人。例如,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期间,犯罪分子在未经金融机构批准的情况下,以销售保健食品为名,以讲课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人员宣传投资,以购买海洋浓缩液成为星级客户后可以获得倍力保健食品商店高额返利为诱饵,鼓动听课人员进行投资。侦查机关发现涉案人员通过海洋浓缩液非法吸收存款366人计8094600元,相当于人均购买了超过2万元。
        搜索中发现,涉案金额之巨也令人触目惊心。例如,2017年7月1日至10月25日,某犯罪团伙通过雇佣多名业务员通过上街发传单、集中讲课等方式,公开宣传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向不特定人群以高于进价二十倍的价格销售铁皮石斛、金微矿、黄氏太子参、羊初乳、红曲纳豆等保健品,在短短三个多月里,就非法吸收公众资金9873410元。先不要指责老人意识弱、易受骗,实在是骗子们太“狡猾”。通过这些文书,记者梳理出了一些常用也“好用”的“套路”,揭开骗子们到底有多“上心”地设计套路、狙击老年人。
        “气氛组”
        不要以为只有咖啡品牌会搞气氛组,会销中领掌“搞气氛”的套路屡试不爽。一份判决书提到,一位被告是超市店长,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联系老年人并在现场鼓掌叫好,烘托气氛”,将进价仅300元一盒的“端粒多肽酵母β-葡聚糖”保健品,以每盒人民币3960元的价格销售给现场的老年人。
        “复活术”
        在同伙的协助下,被告将冰红茶倒入事先冲洗干净的“敌敌畏”农药瓶冒充农药,由“讲师”表演“喝农药”或利用金鱼生理特点表演“金鱼复活”实验、向碱性水吹气实验,谎称需要售卖的保健品可以解百毒、抗衰老、预防、治疗癌症等多种病症。裁判文书中介绍,“她让工作人员拿来两个金鱼缸,一个装清水,另一个说倒了农药进去的,还让我们上去闻一下那装有农药的鱼缸的味道,我闻到有敌敌畏的味道。她把一条金鱼放进装有敌敌畏的鱼缸里,金鱼马上反肚。之后,工作人员把反肚的金鱼放进另一装有清水的鱼缸里,随即把一瓶灵芝水倒了几滴进去,金鱼马上复活”。
        “攻心计”
        一起案例中表述,经销商通过平时与客户接触,以及在“免费旅游”过程中,趁机打探老年客户的健康状况、经济能力、是否与子女同住、购买欲望等信息,并与东鼎公司相关人员共同召开“顾客分析会”,根据所打探的信息,分析客户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单”(让客户购买产品)。
        记者曾经在一个会销现场看到过这样的“话术”传单,他们将目标群体分成多种:遇到“随声附和型”,要用突如其来的质问让他们失去辩解的余地;那些“强装内行型”,就先假装顺从点头再劝其购买;遇到“虚荣型”,那就极力赞扬,假装尊敬他,让他顾及面子咬牙买下;面对“理智型”就诚实且低调,保守一点,强调产品的实用性。
        而最常见的“套路”就是去蹭各种名人的流量,记者在多份裁判文书中看到被声称的“头衔”包括但不限于:“全国老龄化爱心工程”“海军医学研究所惠民工程组委会主任”等,实在需要仔细甄别。
        【结语】
        我们每个人都终将面临衰老和死亡。面对制造养生骗局的“银发收割机”,除了加强执法外,要夯实制度建设,把企业的信用监管和个人的信用监管结合起来,对养生产品销售相关从业人员加强约束,对有劣迹者实行职业禁入,不能让这些人受打击后又另起炉灶。更重要的是,别因为“黑发”们的陪伴缺席,让老人们寂寞无助,健康心愿一再被无良商家所利用。   综合《半月谈》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