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天,平均年龄19岁,他们为5109名师生配送12219份餐食

风雪中 大连这座“移动的雕塑”令全网动容


        “刚一睁眼,就被这张刷屏照片戳中了泪点。”“我哭得不行了。”1月7日早晨刚醒来,很多人就被一组在各大社交媒体刷屏的照片震撼到了。记者采访得知,这组感动全网、连登多个热搜的照片来自大连海洋大学。网友们将在风雪中艰难推车前行的志愿者们比喻为“移动的雕塑”,并纷纷建议“应该做成雕塑”。记者了解到,这组“移动的雕塑”里面,有11名学生志愿者,他们是大连海洋大学青年志愿者抗疫突击队成员,是大连海洋大学最真实的“90后”“00后”,1月7日是他们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志愿的第17天。
        
    ■照片背后的故事
        大学生志愿者顶风冒雪运送抗疫物资
        记者了解到,这组在社交媒体刷屏的照片和视频拍摄于大连海洋大学学生公寓楼下,拍摄者是该校教师王海鹏和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学生纪杨。
        1月6日,大连,迎来了多年不遇的大雪。风雪来袭,该校学生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仍如常进行着,承担这项工作的防疫志愿者们顶风冒雪往学生公寓运送物资,学生公寓前面一段路有一处大坡,雪后道路湿滑,车辆无法通行的情况下,志愿者们只能用三轮车来运送物资。
        三轮车上装满了大纸箱子,1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以人力代替动力,一步,一步,往学生公寓楼方向前进。
        积雪在脚底打滑,艰难行进的过程中,不断有人摔倒,又不断爬起来,他们顶风逆行的样子,在风雪中定格!
        
    ■热搜背后的故事
        17名大学生组队抗疫,平均年龄19岁
        记者从该校宣传部了解到,2020年12月21日,来自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的17名热血青年大学生第一时间自发组建成立大连海洋大学青年志愿者抗疫突击队,突击队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海鹏和辅导员郑淑娟带领下开展工作。
        突击队队长由魏显赫同学担任,17名平均年龄19岁的小伙子,迅速投入抗疫工作,与大学生公寓的志愿者老师们一道,服务于大学生公寓5000余名同学,承担起全力做好后勤保障的工作。
        他们每天早晨五点半准时起床,每天微信运动2万余步,为公寓5109名师生配送12219份餐食,10余天来累计卸运物资十余吨……
        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4日、1月6日,大连迎来三场大雪,每一片雪花落地,他们的工作难度就加重一分,在冰天雪地里搬运物资的过程中,摔跤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每次干完活,内衣都湿透了,灌进凉风之后,瞬间凉遍全身,疲惫的时候,只能倚着墙休息会,或者随便找个能躺的地方眯一会儿,即使这样,他们也不言放弃、不甘落后。
        
    ■父母表达支持
        “你们就当去当兵了,没什么的!”
        战疫情,战风雪,苦中有乐。
        2020年12月29日上午10:07,队员李宗余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配图是和妈妈简单的一段对话。
        妈妈说:“好好隔离,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别添乱”。“国家有难,人人有责。你是党员、学生干部,一定要有正能量”。“你们就当去当兵了,没什么的!”
        只言片语中,有道不尽的牵挂,也是妈妈们对青年人使命与担当的殷切期望。
        孩子在学校里战疫情,自然也少不了父母的牵挂。队员李潇阳爸爸的一句“受苦了,爹挺你”,是一位父亲对一个孩子满心的心疼和骄傲。
        1月7日,“移动的雕塑”登上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网友们纷纷为有担当的志愿者点赞。
        半岛晨报采写的两条消息,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发布后,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关注热潮。
        当时志愿者们在搬运什么?
        “移动的雕塑”都有谁?
        针对全国广大网友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半岛晨报记者联系大连海洋大学青年志愿者抗疫突击队指导老师、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海鹏的电话,进行了一场隔空对话。
        记者对话“移动的雕塑”当事人17名志愿者名单首发
        雪太大睁不开眼   我们都在摸索着往前走
        17名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照片中被拍摄下来的是11名学生,也就是网友们关心的‘移动的雕塑’里的真身,但我觉得这17名学生是一个集体,一个都不能少!”
        王海鹏老师给记者提供了大连海洋大学青年志愿者抗疫突击队队员全名单,首次向媒体公布,他们是:
        魏显赫、林咨同、李宗余、段博珩、李潇阳、潘勇金、吕杰、向宇、冯兴龙、平涛、陈渤林、刘荣烨、张书豪、庹连科、刘金鑫、王立伟、刘久增。
        当时我们正在搬运28箱口罩
        记者:“移动的雕塑”主题照片刷屏了,您能讲讲当时的情形吗?
        王海鹏:事情发生在1月6日下午1点左右,当时来了一批防疫物资,是28箱共计10万只口罩,卸在了通往大学生公寓的门岗处,之前我们都是用小推车推的,当时雪下得太大了,坡又大,小推车没法用,我们向物业借了一台三轮车,十来个人连推带拉往大学生公寓运送,当时三轮车上装了9箱,我们一共运了3次。
        学生不断滑倒,我很心疼,拍了几张照片
        记者:我看视频里面有好几个学生滑倒了。
        王海鹏:当时雪太大了,我们根本睁不开眼睛,基本就是摸索着往前走,大家凭感觉在前进,不断地有学生滑倒,倒下了又爬起来,我就在他们当中,真是太心疼了,我就掏出手机拍了几张。从高空俯拍的那张照片是学生拍的,当时我们路过女生公寓,那位拍照的学生在8楼,看到我们之后,她用相机拍的,隔着比较远,拍的不是很清楚。他们还要备考,是挤出时间做志愿服务
        记者:网友们都为这些能吃苦、讲奉献的大学生志愿者点赞,说说你这些可爱的学生们吧。
        王海鹏:他们都很优秀,是我们精心选拔出来的,其中还有好几位党员志愿者。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并肩作战17天了,他们不是全职志愿者,期末到了,他们要复习备考,他们有的是大二学生,有的是大三学生,都是挤出时间来做志愿服务的。6日上午还有部分队员参加了线上的期末考试,中午又一起出来给大家送午餐,送完午餐之后我们才搬运的口罩。他们是好样的,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有一种自豪感,更多了一份责任感
        记者:铺天盖地的报道,给志愿者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王海鹏:今天全网都在转发这条新闻,我们也是早晨陆续看到这些新闻的,我们的工作还是照常进行,送餐、扫雪……大家见了面聊起来的时候,有一种自豪感,但我觉得,大家的责任感更重了。学生家长也都看到了,家长们都和学生联系过。看到社会对学生的高度评价,家长们更多的是很欣慰和自豪,经过这件事,家长们对孩子更加放心了,对学校工作也更加理解和支持。
        我们只是抗疫大军中的一员,大连必胜
        记者:网友们说,“移动的雕塑”传达出了一种必胜的信念,您怎么看?
        王海鹏:其实我们做的工作和前几次下雪做的是一样的,和前15天做的一样,只是这一次被拍到了,又被媒体报道了,把我们推到了聚光灯下。我想说,在大连海洋大学,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教师志愿者、学生志愿者,我们只是他们的代表;在我们大连的每一个角落,还有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大家都和我们一样,每天都在默默付出,相信,我们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志愿者日记
        ●2020年12月21日
        今天晚上,学校突然封闭。王海鹏老师说,要征集学生志愿者成立送餐队伍,保障师生们的生活物资。我和女朋友说了一声:“我想报名!”她说:“去吧,我支持你!”我就在群里接龙了,海鹏老师说明天早餐时间没定,让我们随时待命。晚安。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李潇阳
        ●2020年12月23日
        今天真心有点累,穿防护服上厕所真麻烦。我决定明天能不喝水就不喝水了,浪费时间。唉,今天小伙伴们说听不懂我说话,我说得挺标准的“天普”(天津普通话)啊!中午清真餐配餐的份数,查了好几遍才查清楚,真着急。希望明天顺利一些,奥利给!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潘勇金
        ●2020年12月25日
        今天也是衣服被汗水浸透的一天,感觉自己过得好“奢侈”,每天都是一个行走的“桑拿浴”,嘿嘿!等到学校解除封闭,皮肤会变得更好吧!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冯兴龙
        ●2020年12月29日
        工作第8天。今天清查了全部宿舍的人数,为了数据更加精准,每层楼我都数了2遍。晚上吃饭的时候,发现筷子不够,我和李宗余把一双筷子掰成4根,对付着把饭吃完了。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林咨同
        ●2020年12月30日
        昨天下了大雪,雪后的天气格外寒冷,防护服内汗湿的衣服被冷风吹得凉飕飕的。再过两天就是元旦了,学院给同学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感觉今天变成了送礼物的使者,收到礼物的大家,心情都变好了。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段博珩
        ●2021年1月6日
        今天是我正式入职担任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辅导员的第37天,大连鹅毛大雪,也是封校以来,最难的一天了,呜呜……公寓这边坡太陡了,送餐车根本开不上来。我们试了好几种方法,最后是王老师骑着电动三轮车,17位“铁骨铮铮”的小伙子在后面一路推上来的,就这样来来回回走了12趟,终于把晚餐送齐了。太心疼他们了,希望小伙子们别感冒。   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辅导员郑淑娟(青年抗疫突击队带队老师) 据新华社电
        中央级媒体纷纷报道网友留言“应该做成雕塑”
        “移动的雕塑”引发全网关注,网友们纷纷以不同形式表达敬意。生活在杭州的广东网友“那那手绘”根据图片手绘了3幅作品,发给本报。
        她留言说:“你们大连人真棒,大连是座英雄的城市,有时间一定去大连!”
        1月7日凌晨,人民日报官方抖音推送的这一条视频,已经有556.3万人点赞。
        7日上午,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均在新媒体客户端推送了这条正能量满满的新闻。网友们纷纷为最美逆行者点赞,为有担当的青年一代点赞,为大连加油,为中国加油!
        在每一条新闻推送的下方,都有众多的网友留言:
        “原以为是雕塑,细看才看出来是真人在动,这画面太感人了!”
        “应该做成雕塑,太多感动,谢谢所有人,我们一定会好的。”
        “我看到的是希望与力量,没什么困难能够打倒这样的青春年少!”
        “看一次,心酸一次,也感动一次。这些孩子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大。谁说00后的孩子没有担当?少年强则国家强。有这样的孩子,国家必定昌盛!”
        “我不由得想起了这句话: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向所有抗疫一线人员致敬!”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来庆新撰写   照片由大连海洋大学提供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