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迁延不愈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

疼痛科:止痛祛痛的“神奇”科室


        疼痛是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什么是疼痛?2020年7月16日国际疼痛学会(IASP)更新了定义: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这是2018年由来自不同国家的14位顶级医学专家,历时2年修订的定义,其根本意义强调了疼痛是一种心理上的感知,包括人类和动物。
        从创伤后的急性疼痛,到长期慢性的酸痛、麻痛,都可使患者饱受折磨,身心俱疲。人的一生与疼痛脱离不了关系。婴儿呱呱坠地时,医护人员会拍打婴儿的屁股,让婴儿疼痛啼哭,呼吸到第一口空气;人老的时候,逐渐开始有各种疾病,疼痛更是形影不离。对于疼痛,这是个任何人都不能不重视的问题。它的出现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家人增加了负担。
        “目前很多人对于疼痛认识不足,认为忍忍就过去,这种观念,是我国慢性疼痛患者最大的误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李东白主任告诉记者说,慢性疼痛由于不及时治疗或者不经过规范性诊疗,疼痛就会长时间持续存在,不仅会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同时也会导致严重心理上的损害,甚至产生焦虑、抑郁,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轻生。如果不及时治疗,慢性疼痛病会有很大的危害,甚至有严重并发症。
        A.慢性疼痛是疾病   这些类别疼痛需要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疾病。临床上把具有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称为“疼痛性疾病”,简称“疼痛病”。
        李东白主任介绍,一般认为,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时间小于1个月为急性疼痛,超过3个月为慢性疼痛。我国城市人口中,慢性疼痛患病率为8.91%。受慢性疼痛困扰人口的比例在全世界发达国家总人口中约达30%,每年因为劳动力下降、药物滥用或自杀,可引起430亿美元的损失。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过疼痛经历。小到蚊虫叮咬,大到头痛欲裂,很多情况下的疼痛是不需要忍受的,无痛应该是人的基本状态,基本权利,基本要求。因此疼痛学科应运而生。“要能有效的治疗,控制疼痛,就必须要分析疼痛的病理机制,也就是说要诊断明确。诊断对了,我们才会在病因上控制疼痛以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李东白主任介绍说,疼痛病症,一般分散在各个专科里执行。头痛时看神经内科,膝盖痛看骨科,带状疱疹就看皮肤科。这样分散治疗模式不利于患者的系统康复。
        哪些疼痛需要进行专业的疼痛治疗呢?李东白主任介绍,需要疼痛治疗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项:头颈部疼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颈源性头痛、颈椎病、不典型面痛、中风后痛。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疼痛。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炎、腰椎终板炎、盘源性疼痛、腰腿痛或麻木、腰椎压缩骨折痛、腰椎管狭窄、骨质疏松痛、强直性脊柱炎等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蝶腭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脊神经根痛、神经损伤后痛、截瘫后痛、残肢痛、幻肢痛、癌症神经痛、手术后或外伤后神经痛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糖尿病足神经痛、免疫性疼痛、雷诺氏症、多汗症、红斑性肢痛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等。癌性疼痛:原发癌痛、转移癌痛、癌症治疗相关痛、癌症伴发其他疼痛。以及各种疑难慢性疼痛疾病以及非疼痛性疾病,例如突发性耳聋耳鸣、顽固性呃逆、失眠等。
        B.跨学科一站式   专科治痛让患者不走弯路
        李东白主任介绍,很多疼痛需要疼痛科和各个科室协同诊疗,疑难的病例更可以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在不同环节上协作诊疗患者疾病,疼痛科医师的角色,就是提供一个跨科室的疼痛诊疗,让您不用跑许多科室、也不用到处走访不同的医生,就能基本诊疗全身上下的疼痛,需要其他科室会诊的患者,我们会给予合理建议,前往不同科室继续治疗。
        “所以疼痛科的主要任务是诊断和治疗急、慢性疼痛。疼痛学科的内涵是运用临床、影像、神经电生理和神经生物化学等方法诊断并运用药物、物理、微创介入及其医学技术方法对疼痛性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临床科室。”李东白主任介绍说,其中微创介入治疗是疼痛科的核心技术,包括神经阻滞、射频、等离子、三氧、胶原酶、鞘内泵、神经电刺激等微创技术。也可以多种方式相结合在疼痛诊疗中发挥作用。
        据了解,大医二院疼痛治疗具有悠久历史,1986年复建时就开设了疼痛门诊,2000年左右因故暂停,2017年恢复疼痛门诊,建立疼痛病房,今年正式建立疼痛科。目前疼痛科包括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一名、住院医师一名,轮转医生2名,研究生若干名,涵盖与疼痛密切相关的麻醉专业、疼痛专业、骨科专业等,全部为硕士研究生毕业,并依托医院辽宁省重点专科——麻醉科的优势,拥有麻醉医师及住培医师共60余人参与轮转、协助工作。人才梯队建设合理,做到真正的跨学科、跨平台诊疗。目前拥有多普勒超声,射频治疗仪,医用臭氧治疗仪,医用冲击波治疗仪等设备,借助于CT,C型臂可以完成绝大部分微创治疗,不远的将来会陆续引进疼痛相关专业的人才以及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为广大的患者服务。“近年来,疼痛科在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麻醉学科的大力支持下,已取得跨越式发展。拥有疼痛门诊,被疼痛困扰的患者可以前来就诊,我们能用专业的医学技术为患者诊断和治疗,减轻他们的痛苦。拥有专门的疼痛治疗室,在门诊就可以进行微创疼痛治疗操作,止痛立竿见影。还拥有疼痛病房,为患者的病痛进行系统化诊治保驾护航。”李东白主任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李东白主任是医院疼痛科主任、麻醉学教研室副主任,辽宁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手术期康复分会委员,从事麻醉专业临床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及疼痛诊疗能力,擅长各种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心血管麻醉、疼痛治疗等多项临床技术。主治医师李凌超是疼痛医学硕士,从事疼痛诊疗工作11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医学院,师从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张达颖教授,曾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进修学习。
        C.“十八般武艺”   精准治疗止痛祛痛
        李东白主任介绍,大医二院疼痛科目前广泛开展超声引导下精确周围神经阻滞、周围关节注射、射频热凝、射频调节、鞘内吗啡泵等技术。“十八般武艺”为各种疼痛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法。目前疼痛科能开展的手术有:一级手术主要包括扳机点阻滞术、扳机点脉冲射频调节术、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阻滞术、颞下颌关节阻滞术、周围关节阻滞术等;二级手术主要包括各部位关节腔内注射术、关节射频调节术、面神经脉冲射频调节术等;三级手术主要包括、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腰椎间盘臭氧溶核术、腰椎间盘化学溶盘术等;四级手术主要包括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术、鞘内注药系统植入术等。接下来还会结合多种中医(如针刀)以及康复等方面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服务。
        多种微创技术综合治疗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
        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是一种患病率高、疼痛持续时间长的疾病。长期受疼痛困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会导致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它的发生与生活习惯、职业因素及慢性疾病史相关。研究表明农民、工人、老年人与电脑操作相关的职业人群易患慢性疼痛。女性人群、吸烟者、常预示更高的腰痛患病率,肥胖患者有更高的慢性膝痛患病率,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则与非神经性慢性疼痛相关。
        李东白主任介绍,科室目前开展超声引导下多种微创技术综合治疗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做到精准化消炎镇痛,提高注射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此类方法可以治疗各类颈肩腰腿痛:比如颈椎病、肩周炎、颈肌筋膜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髋、膝关节炎、老年骨痛等。很多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脉冲射频技术治疗多种慢性疼痛疾病
        李东白主任介绍,脉冲射频调节是通过温度不超过42℃的脉冲电流,在神经组织附近产生脉冲式高电压以调节神经功能而发挥镇痛作用。脉冲射频激发了疼痛信号传入通路的可塑性改变,产生疼痛的抑制作用;同时脉冲射频产生的场强效应对受损神经周围炎性介质有灭活作用,并能改善受损神经周围血液循环,有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相当于给神经做了个“SPA”。此方法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小了手术创伤,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的青睐。
        鞘内吗啡泵技术帮助癌痛患者“止痛”
        大医二院肿瘤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存在很多被疼痛困扰的患者。一般癌痛患者主要以口服镇痛药为主要治疗方法,但长期口服镇痛药物容易产生胃黏膜损伤、消化道溃疡、恶心、便秘等问题,同时影响患者肝肾功能。并且有些消化道肿瘤患者无法口服镇痛药物。同时这些患者中还有20-30%患者,存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顽固性疼痛。
        李东白主任介绍,疼痛科针对癌痛患者优化诊疗流程,制定个体化诊疗及用药方案,解决患者疼痛。“部分患者我们可以用物理方法如射频热凝技术或化学方法无水酒精毁损损伤的神经。更先进的方法是鞘内吗啡泵技术,通过一条细管道安放在病人体内,止痛药物经过输注泵以特定的速度持续地将药物泵入人体蛛网膜下腔,起到止痛作用。此方法安全有效,可将药物用量减少至口服药量的1/300,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癌痛的患者可以达到无痛生活。”李东白主任介绍说,此方法还适用于各种顽固性疼痛,但常规口服药物副作用大不能耐受的患者,如严重癌痛、严重骨质疏松症、弥散性疼痛、背部手术失败综合征、内脏性疼痛等等。
        脊髓电刺激应对腰腿疼、神经痛
        李东白主任介绍,科室特色技术还包括脊髓电刺激,适用的临床疾病包括糖尿病足(坏疽和疼痛)、慢性顽固性腰腿痛(背部手术失败综合征,复杂区域性疼痛)、神经损伤(脊髓损伤、残肢痛/幻肢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
        多种神经阻滞术应对各种复杂疼痛
        李东白主任介绍,腹腔交感神经阻滞术是最快速、最有效改善病灶血液供应的非手术方法。反复阻滞可阻断因交感张力过高所致的缺血性疾病。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可以治疗下肢缺血性疼痛,如脉管炎、早中期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治疗头颈上肢缺血性疾病,如偏头痛、突发性耳聋(鸣)、面神经麻痹、植物神经紊乱综合征、交感性颈椎病等。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沈华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