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汉迅速蔓延至全国。国有难,召必应!在这本该万家团圆,共享欢乐的时刻,有大批如钟南山一样的名士逆行而上,如山一般挺立在抗疫前线,也有无数如大连小伙蒋文强一样平凡的医务工作者、建设者、志愿者默默地奉献在抗疫基层。在这场战斗中,他们用责任、担当、勇敢、坚毅,谱写时代赞歌,铸就中华国魂。
        勇毅前行   铸就国魂
        崇高的荣誉,无上的尊崇。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1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11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对他们的表彰,可谓实至名归。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在雄壮的《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中,习近平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一颁授勋章奖章,并同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随后,4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受邀到主席台就座。全场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钟南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
        张伯礼,人民英雄,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张定宇,人民英雄,扎根医疗一线的杰出代表,作为渐冻症患者,疫情期间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
        陈薇,人民英雄,长期从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闻令即动,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忠诚、担当、奉献”——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的主席令中,这样概括他们的崇高品质。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
        4个响亮的名字,勾勒出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唤起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国士逆行
        钟南山临危受命夜驰武汉
        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化身白衣战士,投入到与新冠病毒抗争的一线中去,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也是其中一位。这位84岁的年迈老人,临危受命,挂帅出征,像定海神针般稳住了国人的心。
        1月18日下午5时许,刚开完会的钟南山匆匆挤上一列从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正值春运高峰期,临时上车的他只能被安顿在餐车一角。刚落座不久,他立刻拿出疫情材料进行研究。忙碌了一会儿后,连日奔波的他实在太累,仰在座位上闭目养神。到达武汉后,他每天的工作和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组织专家会诊、上新闻发布会……他的面孔和声音频频出现。他针对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做出一系列回应,字字千钧,仿佛一颗“定心丸”。
        1月19日,钟南山到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了解情况。当晚,他在与白岩松连线时公开宣布新冠肺炎“肯定人传人”,从那时起,人们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开始有了警惕之心,全国范围内的防护措施陡然升级。2月27日,在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未必发源于中国。”
        一颗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热诚,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这就是钟南山,在防控疫情的道路上,钟南山为我们汇聚起强大的信心。逆行而上,国士出征,钟南山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名士出征
        李兰娟国家需要,随时出发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1月17日,身为传染病专家的李兰娟向国家卫健委主动请缨:“希望赴武汉研判疫情!”
        对这位经历过多次公共卫生事件的“老将”而言,前线永远是最吸引人的“战场”。仅仅一天之后,李兰娟第一次紧急奔赴武汉。在前方,临危受命的她与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共同研判疫情形势,为中央提出决策参考,迅速提出了“存在人传人”“尽快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武汉应该做到不进不出”等关键性建议。
        2月1日,浙江省高级别专家组带着30多箱医疗物资连夜奔赴武汉,“身经百战”的李兰娟又一次申请带队支援前线。专家组第一时间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支援。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日子里,73岁的李兰娟穿着防护服,不知疲倦地一次次进入隔离病房。经过两个多月的坚守,李兰娟接管的ICU病死率显著下降。
        有人问李兰娟,为什么再来武汉?她的回答和出征时的宣言一样:“国家有需要,我随时出发。”
        “请战”武汉
        中国工人创造“中国速度”
        疫情面前,武汉雷神山火神山两座医院共同组成了“战疫”新堡垒。雷神山医院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超过1500张床位;火神山医院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1000张床位;病房内均配备空调,设置独立卫生间,医院还架设了5G基站。如此巨大的工程,从项目正式开工到进行验收和移交,只用了10天。创造奇迹的“中国速度”,离不开中国工人的担当和奉献。
        1月23日,武汉市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模式,在蔡甸区火速建设一所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两天后,武汉市再次紧急召开调度会,决定在半个月之内再建一所雷神山医院。
        河南驻马店的刘海龙主动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河南一路打车到武汉,只为了出上一份力。
        21岁的陈昌志开着自己的机器来了。进场后,他没谈价钱,没签合同,还自掏腰包雇了一名驾驶员,两个人换着开。“我是自愿来的,不计回报。”他说。
        “两山”施工最高峰时,中建商砼调集泵车11台、运输罐车65台、驾驶员95名驰援,参战管理人员150人。
        1月31日,中建五局收到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项目指挥部发来的紧急求助函。很快,700余人分批“逆行”武汉雷神山,党员先锋队的旗帜飘扬在工地“战疫”前线。
        逆行中的工人们,成了特殊时期的一道“风景线”。
        直面“囧途”
        大连小强彰显“后浪”担当
        疫情期间,大连小伙蒋文强阴差阳错误入武汉。特殊时期,为了找个“包吃包住”的工作,他报名到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过程中上演了一幕抗击疫情的“温暖剧情”。
        2月15日,大连小伙蒋文强本想去一趟长沙,结果误入高铁上外地回武汉人员的专门车厢,阴差阳错滞留武汉。举目无亲的他,上网搜索找到了医院一线志愿者的工作。在工作中,他逐渐克服了对病毒的恐惧,学习防护知识,成为一名专业的“战”疫一线志愿者。蒋文强总是把“大连志愿者”5个字,写在防护服醒目的位置上,这源于他发自内心的甚至不经意的自豪感。小伙一天工作12个小时,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汉市第一医院,不管是医护小姐姐,还是病患大妈大叔,都知道和喜欢这个叫“大连”的志愿者。蒋文强还给自己立了一个工位,医护人员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可以到这里找他。
        蒋文强的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他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大连”“大连小强”。他也获得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8个部委、单位联合评选的“全国最美抗疫志愿者”称号。
        本版文字由高爽整理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