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趟跨国出差有多难


        埃及首都开罗和伊朗首都德黑兰,一个是中东地区和非洲繁忙的中转地,一个是新冠疫情最严重的中东城市之一,两地飞行距离约1900公里,与北京到广州差不多。因疫情之故,新华社记者日前从开罗赴德黑兰工作,历经购票、检测、第三国中转等种种波折,着实体验了一把疫情下跨境旅行之难。
        “您这是要去月球吗?”
        第一关,买票。
        记者常驻埃及,没少在中东地区出差,自诩跨境旅行“老司机”,没想到疫情之中要找到两个中东地区大城市之间的“最佳路线”如此大费周章。疫情期间,很多国际航班取消或变更了时间、路线。中转时间多达12个小时倒能忍,但若需要在中转地入境重新办理手续,意味着可能要再做核酸检测,变数太大。经过反复比对,记者选择了阿联酋航空执飞、在迪拜中转的航班。
        第二关,核酸检测。
        各航空公司和目的地对新冠检测报告的有效期规定不一,从48小时到72小时,而且时常变化。国际旅客千万要仔细查询目的地入境政策,特别要留意自己所持护照类型的对应规定。
        为避免突发状况,记者在阿联酋航空官网上查到指定的埃及新冠检测机构后,3次致电确认、2次提前踩点预约,还没检测就先跟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贝斯玛混了脸熟。
        她笑问:“您这是要去月球吗?”她不知道,记者这是有前车之鉴。今年6月,记者曾在埃及一家权威检测机构经历了一次误检风波,50多人同一天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次日复检后又全部拿到阴性报告,险些耽误行程。好在这一回记者“一次过关”。
        “难怪新闻说中国都没什么病例了”
        第三关,自我防护。
        随着秋冬季来临,整个中东地区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其中,埃及疫情近来明显加剧,但民众整体防护意识还不够强。因此,记者在途中自我防护方面早有心理准备。
        可能是跨境旅行都提高警惕的缘故,开罗国际机场出发大厅里旅客大都戴着口罩。不过,一些机场行李协管员、安检和边检人员倒是频频把口罩拉下来透气,或干脆摘下放到一旁。名叫哈立德的安检人员跟记者开玩笑说:“看到旅客们都戴口罩,我们就安全了,所以我们不用戴。”
        听说记者是中国人,他感叹道:“我看来机场的中国人都穿着防护服,难怪新闻说中国都没什么病例了。不过,这点对我们来说很困难。”
        航班第一程从开罗飞往迪拜。这架波音777宽体客机几乎满员,空乘人员统一戴口罩、防护镜,穿防护服,并为每名旅客发放防疫小套装,内有口罩、手套、消毒液、消毒纸巾等。
        第二程,从迪拜飞往德黑兰。依然是宽体客机,但机上乘客很少。入境伊朗时,旅客排成一队提交核酸检测报告,并通过体温遥感监测设备进入边检区域,边检开放6个窗口,其中一个面向外国人,排队人数寥寥。
        人少的一个原因恐怕是,伊朗目前是中东地区新冠累计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最高的国家,前者超过百万例。
        在迪拜机场,记者遇到了正等着转机去赞比亚的中国同胞杜先生。他告诉记者,中国是全球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之一,但为了保证工作进度,他和同事们仍要“逆行”前往非洲,唯有做好个人防护,不让家人担心。他期待着疫情早日结束,所有人的工作、生活重归正轨。   据新华社电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