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示

头脑别“发热” 警惕明降实涨


        今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提前掀起一波促销高潮,销售周期比往年延长,从11月初拉长至明年春节前夕,再加上商家多种多样的“满减”“补贴”等促销手段,让广大消费者“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甚至感觉不买就吃亏了。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消息,“双11”来临,中消协提示消费者,提防商家促销套路。要坚定理性消费心态,切记量需而入。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高的商家进行交易。提前做足“功课”,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慎重预付定金,防范消费陷阱。
        直播带货“槽点”多
        各大电商平台的主播们卖力讲解、分享体验,加上粉丝们刷屏的评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通过直播下单购物。当前,网络直播的购物方式越来越普及,同时也隐藏着一些消费陷阱。
        据中消协调查统计,消费者投诉的“槽点”主要有:直播带货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证照信息公示义务;部分主播在直播带货过程中涉嫌存在宣传产品功效或使用极限词等违规宣传问题;产品质量货不对板,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直播刷粉丝数据、销售量刷单造假“杀雏”;主播将消费者引至第三方,该平台信用资质不佳或是引诱消费者进行私下交易;部分商品售后无保障,消费者难享“三包”权利等。
        中消协提示
        消费者要提前做足“功课”,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建议消费者不轻信商家的“特价”“清仓价”“全网最低价”等宣传,购买商品前要货比三家,先了解商品的大概市场价格,再对商家促销活动是否有实际优惠进行评估,警惕“明降实涨”等价格陷阱,避免受不实促销诱惑而冲动消费。
        优惠活动“水分”多
        红包活动一直以来是各大电商平台吸引用户、提升销量的惯用手段,有时候这些红包活动看似优惠多多,实际上却很鸡肋。
        有消费者反映其在某网络购物平台参加抢红包活动,一共抢到了900多个红包,但实际优惠金额累计不到10元,花费了很大精力,最后只有满满的失落感;有的商家使用“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极具诱惑力的宣传用语来吸引消费者下单,实际上是“先涨后降”的套路;还有的优惠活动可能就消费期限、商品品类、消费金额等设置一定的“门槛”,消费者达不到这些门槛,就不能享受到优惠。
        在“双11”等大促活动期间,部分平台、商家以促销活动的名义进行推广,表面上是让利消费者,实则清库存,甚至借助低价来推销其劣质商品,消费者一旦禁不住诱惑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引发消费纠纷。
        中消协提示
        面对各种促销、优惠广告,消费者首先要保持理智,树立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意识,根据自己或者家庭的实际需求选购商品,不被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冲昏头脑。在面对商家为“清库存”而进行大促时,消费者最好先清理一下自己的“库存”,也许家里还囤积着上次大促时血拼的商品。因此,建议消费者量需而入,千万不要为自己并不需要的物品再浪费精力和金钱了。
        售后服务诟病多
        一些商家重视销售、轻视售后服务,如不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不向消费者提供购物发票、售后电话无人接听形同虚设、商品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却要求消费者去鉴定、不履行“三包”义务、对消费者退货或者退款请求拖延处理等。
        有的商家为了冲击销量而虚标库存,还有的商家打出“秒杀”“竞拍”等低价促销活动,吸引大量消费者下单购买后,商家或是迟迟不发货等待消费者主动取消订单,或是以“订单异常”“商品缺货”“操作失误”“系统错误”等借口为由单方面强制“砍单”,由于下单的消费者数量较多,若商家不能妥善处理,极易引发群体性消费纠纷。
        中消协提示
        资质齐全、信誉较高的商家,其经营行为相对较为规范,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也有较高的保障。消费者千万不能贪图价格便宜就登录陌生网站或者点击不明链接进行交易,更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等进行私下交易,以免吃亏上当。
        消费者要注意索取并保存购物凭证以及相应的商家承诺,通过网络购物的,还应将订单信息、购物聊天记录等留存,作为维权证据。发生消费纠纷时,可先与商家以及平台进行沟通,如联系不上或者无法达成一致的,可向12315或者消协组织进行投诉,也可以通过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热评
        “双11”促销应少一些套路
        作为年度消费大戏,今年“双11”购物热潮比往年来得早一些。据报道,在“买买买”途中,广大消费者遭遇了一些商家、平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套路,“复杂规则难坏   ‘尾款人’”。
        在优惠条件上设置规则,符合商业逻辑;在卖力促销时引入“算术”,称得上商业策略。站在商家和平台的立场上看,规则复杂可以多卖点货,多赚一些钱,无可厚非。但是,套路一旦太多,就让人望而却步;如果口惠而实不至,势必让消费者失望。特别是一些商家玩弄先涨价再降价的游戏,则涉嫌违法违规,基于以往情况,监管部门不可能坐视不管。一旦被重罚,可谓得不偿失,吃不了兜着走。毁了商誉,失了人心,何必?
        有网友感叹:“各种满减、领券之后,也未必便宜多少。本想薅平台羊毛,结果差点被薅。”这样的消费体验是糟糕的,“性价比”委实不高。如果迷信于玩套路,必然吓跑消费者,于商家、平台乃至行业发展都不利。
        “双11”被称为购物节,让消费者愿意“买买买”,无论商家还是平台都应该更真诚一些,该优惠的大力优惠别设置太多障碍;该让利的就大方让利,别让消费者看得到却摸不着。最关键的是,千万不能把计算变成了算计。否则,算来算去,只会带来多输。摒弃套路,尊重用户,平台有人气,商家有财气,助力经济恢复元气,何乐而不为?
        
    ■新变化
        5分钟,双11尾款人变收货人!快递真比外卖快?
        5分钟收到包裹,6分钟收到口红,10分钟快递到了菜鸟驿站……很多人双11的尾款还没全部付完,第一批货的快递就已经送到了。分钟级的派送速度,甚至让网友怀疑“是不是邻居给我发的货?”“快递都比外卖快了?”
        今年双11快递为什么这么快?“之所以‘快递比外卖还快’,关键在于采用的‘预售前置模式’。”京东方面表示,在消费者支付定金时即开始仓储生产,预售商品将会前置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快递站点,待消费者支付尾款后,快递小哥可立即进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确保数分钟内即可完成收货。
        另菜鸟国内供应链总经理黄巍介绍,双11快递变快的一个原因是有了“预售极速达”。菜鸟供应链与众多商家联合预测,将消费者付定金的商品,提前下沉到消费者身边的快递站点和社区。11月1日0:30开始付完尾款后,包裹就从身边发货,“尾款人”瞬间变成“收货人”。
        对于阿里和京东两家不约而同采用的“预售前置”模式,业内专家指出,“预售前置”背后是数字化的供应链保障体系,以大数据预估需求并由此调动以需求为中心的物流响应能力。
        京东透露,今年双11期间分钟达在城市覆盖与商品品类上实现了较大突破,北京、上海等近200个城市的消费者,在购买美妆、小家电、3C等预售商品时,都将有机会体验到分钟级的收货体验。
        虽然分钟级的收货,暂时还只限于部分预售商品,但其他种类快递包裹也正在提速。比如顺丰就在航空网和高铁网方面增加了新的运营模式。据悉,顺丰除了将运营的自有60架全货机悉数服务双11高峰运输外,还增加了无人机运输模式。在一些岛屿、偏远山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顺丰的收派件时效将至少提高24小时。而京东特快送产品新增30余条高铁快运线路,利用单节可载重4吨的高铁动车组预留车厢,使运输能力提升近10倍,稳定提供了充足的快速运力保障。
        不过,按照国家邮政局的预测,今年双11期间   (11月11日至16日)将出现旺季峰值,预计日均快递业务量达4.9亿件,约是日常业务量的2倍。届时,大多数未采取“预售前置”模式的境内外包裹,等待时间将会长一些。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央视报道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