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口碑好老师·大连十三中孙琦

致力于师与生两种力量的“融合”


        
        孙琦
        2003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6次承担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2010年和2011年成功带领2007和2008级毕业班取得13中高考成绩的巨大突破。曾获沙河口区优秀班主任、沙河口区优秀党员、沙河口区优秀教师、沙河口区“师德先进个人”、大连市“俊青年”、沙河口区师德先进个人、大连市“骨干教师”;获得大连市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辽宁省“十二五”课题结题、辽宁省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结题,辽宁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二等奖。 “教育的生命就如同少了原图的拼图游戏一般,你无法猜测出将拼出什么图形。你永远无法预见下一秒钟学生会带给你的是奇迹还是难题,作为老师,我们的价值就在于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创造属于他们的生命奇迹。”作为一名承担高三毕业班的年轻班主任,大连十三中的孙琦老师坚持着一种信念: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它的本质是育德,即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青少年正处于思想品德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的终生来说,有着定向和奠基的意义。
        身为语文教师,孙琦老师认为,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有很多,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选择,同时还要注意到一些问题。新课标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教师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教学尤为如此,诗歌本身的多义性和非确定性决定了诗歌解读的多重性。教师不应拘泥于教参和自身理解,而应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解读诗歌。
        在多年来管理班级的经验中,孙老师发现,许多学生人前人后形象不一:好多学生在参加学校义务劳动中,表现得积极、勤劳、不怕脏、不怕累;而回到家中,连“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之类的家务活都不愿意干。
        孙琦老师利用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有人在与无人在一个样”,引导学生达到“慎独”的境界。班会、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整理课堂阅读材料……这些都被孙老师利用起来告诫学生们:仅仅为了沽名钓誉而循规蹈矩,仅仅从个人利害得失的角度去遵循道德,都算不上道德上的真君子,“慎独”才是真正的道德境界。
        这番引导的效果逐渐展现出来,教室里自习课有无老师一样安静,讲桌上的粉笔沫被同学悄悄地擦净,脚下的废纸被同学悄悄地拣走,坏了的拖布有同学主动修好……班里处处是正气,良好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大家在温暖的集体中共同生活,共同进步。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赵雪伊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