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投300万买收益率13.5%理财

银行工作人员通知家属及时劝止


        80岁老人瞒着家人通过一家基金公司投资300万元,约定年收益13.5%。市内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得知后,感觉该项投资不太符合常理,劝阻老人未果无奈通知了老人家属,老人家属从外地赶回大连,在老人已经交钱并签订协议的情况下,及时将这笔钱要了回来。
        80岁老人一次投资300万元
        赵艳(化名)是我市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80岁的张先生此前在该银行购买了300万元的理财产品,今年10月14日到期,当天晚上,这笔钱已经打到张先生账户。
        10月15日早上,赵艳拨打了张先生的电话,没承想平时沟通很顺畅的张先生,这次通话时竟然支支吾吾的,并不愿意多讲,还匆匆挂断了电话。赵艳的心里不禁产生疑惑,“不会出啥事吧?”出于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当天赵艳又给张先生打了一个电话,这次张先生的通话恢复了正常,“对方说我们的理财产品收益低,他已经投了一个年收益13.5%的理财项目。”
        随后,赵艳向张先生询问了他投的这款理财项目,“对方年纪大了,说得不是很清楚,只说是一个海产品项目,我感觉有些不太合理,于是就劝老人谨慎投资,但对方根本不听。”无奈,赵艳赶紧联系了张先生在外地的外孙女小李。
        老人此前已经投了近200万元
        小李闻讯后,也是担心不已,于是她赶紧给外公打电话,“让他不要轻易投钱,但我姥爷根本不听,而且他已经签了协议,钱也交了,我说得多了,他后来干脆不接我电话了。”
        着急上火的小李连夜赶回大连,小李告诉记者,她姥爷在这家基金公司投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家公司经常带我姥爷这样的老年人到周边旅游、洗温泉、吃吃喝喝的,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关系。我知道姥爷前前后后已经在这家公司投了将近200万元,之前我对这家基金公司以及合作项目都进行过了解,发现两家公司都曾上过‘失信名单’,于是感觉不是很靠谱,我也咨询过其他投资经理,对方也都是一样的意见。”
        小李说,此前她多次劝说老人,“感觉我姥爷已经被洗脑了,他坚持认为这个投资项目很正规,担心我们不让他投,他干脆不告诉我们了。他前期都是几万几万的投,今年9月份,他一次投了100万元,这次更过分,一下子投了300万元,而且和我们说都不说一声。”
        家属及时要回300万投资款
        10月16日一早,小李和姥爷带着律师来到了这家基金公司,并且很顺利地将这300万元要了回来。小李说,之所以这么顺利,一方面是这笔投资还处于投资冷静期,可以随时反悔解除基金合同,另外对方也可能怕事情闹大了不好收场。“我让对方提供销售金融产品的资质及牌照,但对方并没有提供,另外我把我姥爷签订的委托投资协议分别让律师以及其他投资经理看,人家都说这协议非常不正规,而且风险提示这一块也不完善。”小李说,按照她的本意,除了这300万元,她当时还想将其姥爷前期投资的钱也都要回来,“我姥爷坚决不同意,即便是这300万,他还坚持认为我耽误他赚大钱了。”
        赵艳所在的银行相关负责人提醒,市民投资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有戒备心理,首先要看投资合法性,看对方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同时看对方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另外还要看对方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最后要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
        承诺收益率超8%的理财很危险
        今年9月中旬,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了“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强调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观念。在实践中,承诺保证本金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投资者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务必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再做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而盲目投资。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佟亮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