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大连国际农博会启幕

出口农产品转身向“内”尝试双循环


        晨报讯(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苏琳文/图)   普兰店五彩玉米、瓦房店闫店地瓜、庄河树莓、贵州火腿、新疆酸奶、朝阳小米……第十一届中国大连国际农业博览会10月15日至19日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举行,参展合作社和企业带来各种特色农产品,彰显了大连乃至全国的都市农业发展硕果。这是今年以来辽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面向农业农村的博览会,展会规模、展览面积、参展商数量都创下历年之最。本届农博会由大连市农业农村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大连市分会支持,辽宁超越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展览面积为1.5万平方米,参展农业合作社、企业及商户400余家,设国际标准展位600余个。同时展出的还有东北优质大米、盘锦稻田蟹、营口海蜇,以及马来西亚咖啡等国内外农副产品。多家大连海珍品和海洋食品企业也登场亮相,展销辽参、大连鲍鱼、海胆、牡蛎、虾夷扇贝、裙带菜等大连海鲜特产,以及采用国内外食材制作的味道鲜美的海洋食品。本届大连农博会同期,举办大连市人民政府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特别主办大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消费扶贫特色产品展销会。“价格惠民”是大连农博会的一大特点。作为市民生活中重要的农副产品,猪肉价格自去年以来一直处于动荡期。本届农博会上,大连一家肉联企业现场销售的猪肉产品打出了久违的“1”字头,从7.9元一斤的脊骨,到19.9元一斤的肘肉,都以惠民价格进行销售。五花肉、前排等生猪产品,价格也都在20元—30元/斤的区间之内。
        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过去专做海外市场的企业都希望借助农博会的平台,在国内打开销路,实现“双循环”。朝阳联合菌业有限公司是当地最大的菌类种植基地,也是带动贫困户增收的重点农业项目。当地香菇产业园出产的精品香菇,此前只做出口,销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受疫情影响,当地农户开始转变销售思路,本届农博会上,企业第一次走进大连市场,带来零售市场上罕见的特级、一级香菇,吸引消费者尝鲜。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