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

高等教育阶段要将体育、美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根据意见,今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和美育将迎大变革,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和艺术类科目均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其中,中考体育分值将逐步提高,中考改革试点也将探索新添艺术类科目。
        体育
        课程:中小学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今后,学校将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改革。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另外,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高中阶段体育课程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专长。
        今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也要加强建设,通过优化拓展项目布局,深化招生、培养、竞赛、管理制度改革,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中小学体育竞赛相衔接,纳入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深化高水平运动员注册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打通教育和体育系统高水平赛事互认通道。
        评价:中考体育分值逐步提高
        体育评价改革也将随之展开。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体育科目将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使用,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各地要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美育
        课程: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掌握一两门特长
        在课程上,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可选择性。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
        我国将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要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
        高等教育阶段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美学、艺术学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同时,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
        评价: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推进美育评价改革也将提上日程。各地要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
        各地应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现场参观1次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 据《北京日报》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