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千金韩国整形身亡


        近日,一则堡狮龙创始人孙女在韩整形身亡的消息,将公众的视野再次拉向事故频发的医美行业。据央视网10月11日引述韩国MBC电视台消息称,堡狮龙创始人、香港富商罗邦定(已故)的孙女罗贝儿今年1月在韩国一家整形医院接受抽脂和隆胸手术后身亡,年仅34岁。警方调查发现,其在手术中因使用的麻醉药物丙泊酚引发不良反应,而现场竟没有麻醉医生,属于严重医疗事故。
        手术详情披露
        据报道,今年3月,罗贝儿的家人计划以谋杀等罪名,向香港法院起诉韩国整形外科医疗人员。罗贝儿的丈夫Danny Chi以“妻子的死亡使他失去了收入,以及岳父罗家驹未来的三分之一遗产”为由,向涉事整形医院提出索赔。
        据报道,接受过面部轮廓手术的罗贝儿接受院方提议,于1月28日进行了自体脂肪移植手术,对手臂和上骨盆以及小腿进行抽脂,并将脂肪转移到乳房。其中一名涉事医生向首尔警方供称,手术过程中,罗贝儿曾出现剧烈疼痛并不断抽搐,主刀医生金某遂指示向罗贝儿注射两次其他镇静剂。此后,罗贝儿的血氧饱和度大跌,脸色变得苍白,嘴唇变蓝。救护车赶到后,罗贝儿在进行抢救时一度口鼻出血,随后被紧急送往综合医院,但仅过1个小时就停止了呼吸。
        根据韩国警方调查结果显示,此次事故中,医务人员存在明显过失。警方根据韩国国立科学调查研究院等机构的鉴定结果,认为涉事医院给罗贝儿用作镇静剂的异丙酚存在问题。另外,该医院在手术前,略过术前药物基础检查;必须由患者亲自填写的手术同意书,也被医院随意填写。
        此外,韩国警方表示,负责相关手术的执刀者金某并非整形外科医生,而是整形外科专家,手术过程中也没有麻醉科专家在场,仅用机器输出麻醉药及各类强度镇静剂。(注:在韩国,整形专家只是理论领域,不一定拥有执行手术资格。)
        在韩国,为接待外国患者,不仅是医疗机关,“接待外国患者公司”的中介人也必须在地方政府注册,但是据调查结果显示,罗贝儿的中间介绍人并没有经过任何正式登记。罗贝儿的家属提出了一个疑问:“即使发生了死亡事故,相关医院和医生是否仍在堂而皇之地继续营业?”据悉,目前该医院已经关门,但无法确认医生金某是否还在继续做整容手术。
        首尔地方警察厅搜查队计划以“业务过失致死”“违反医疗法”“毒品管理法”等嫌疑,对参与手术的医生金某等医务人员立案,并已将起诉意见移交检察院。此外,警方表示,也将对盲目引进整容旅游的无资格中介人加大整顿力度。
        赴韩整容勿盲目   警惕非法中介
        2019年,韩国保健福祉部通过调查美容专业网站发现,在2400多个美容广告中,有1058个广告违反了医疗法,违法比例占到了44%,相当于十个广告中就有四个违法。虚假信息、夸大效果是这些违法广告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次调查显示,超过500件广告涉嫌将高价整容手术和低价手术进行捆绑销售。例如一些广告中,出现“特别活动”或者是“免费微整形”的信息,千万别当真,因为它们都有附加条件。
        另外,相关人士还提醒消费者,慎重决定整容事项,所有的手术和微整形都有副作用。除了不要盲目相信美容广告宣传,还要当心韩国整形中介。据报道,在韩国整形业,同样一项手术,对外国消费者的收费高于本国消费者的情况比较常见。韩国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情况与中介机构有关。韩国整形医院为了吸引外国消费者,竞争十分激烈。而外国消费者由于语言不通、信息不足,往往通过中介机构找医院,这就给中介机构提供了抬高佣金的机会。尽管韩国法律规定,医疗中介费最高不得超过治疗总费用的30%,但不少中介的佣金超过了50%,这部分费用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更糟糕的是,如果遇到黑中介,介绍的医生无资质,整容最终变毁容。
        2019年7月30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发布了赴韩旅游提醒,提醒赴韩整容的游客,要谨慎选择中介机构,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及网络宣传,切勿通过非法中介联系整容医院,以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医美行业乱象原因
        ①长期以来医疗美容行业形成重销售、重渠道建设、轻诊疗现象,部分医美机构受高额利润驱动凸显营销激励,夸大治疗效果、虚假宣传甚至是技术造假;
        ②行医资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中具有正规执业资质的医师相对短缺;
        ③法律适用和行业标准不清晰,“黑诊所”的违法成本低,导致民事纠纷频发但救济失位,部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障和维护。
        
    ■延伸阅读
        千亿元医美市场行业问题为何屡禁不止?
        事故频发
        医美行业产业链庞大,从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类型看,总体呈现“枣核状”结构。上游主要包括药品、器械生产供应厂商及代理经销商,中游为医疗美容机构,包括公立医院整形美容科、大型连锁医院、中小型民营整形医院、小型私人诊所等多种类型,构成较为庞大且分散,下游终端市场主要为医美消费者,上游及下游参与者类型相对集中。因“黑医美”的搅局,医美行业鱼龙混杂,事故频发。近日正在热播的网剧《半是蜜糖半是伤》中的乔娜扮演者赵圆瑗,在拍摄期间因做了医美项目热玛吉,导致面部浮肿,引发关注。
        2019年1月7日,号称新三板“隆胸第一股”的利美康(832533.OC)因一名年仅19岁的少女小夏在贵州利美康外科医院(利美康是其母公司)接受隆鼻手术时意外身亡而宣布紧急停牌。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医美行业频出问题、乱象丛生、呈现野蛮式增长的态势,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长期以来医疗美容行业形成重销售、重渠道建设、轻诊疗现象,部分医美机构受高额利润驱动凸显营销激励,夸大治疗效果、虚假宣传甚至是技术造假;二是行医资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中具有正规执业资质的医师相对短缺;三是法律适用和行业标准不清晰,“黑诊所”的违法成本低,导致民事纠纷频发但救济失位,部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障和维护。国海证券研报显示,“黑医美”盛行,在于合法医美机构严重供不应求。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其中医院类医美机构占比为29.1%,门诊部类医美机构占比为32.9%,诊所类医美机构占比为38%。2011-2019年,正规医美机构数量年复合增速为12.69%,呈现快速增长,但与医美市场规模   2012-2019年高达28.97%的年复合增长率相比,医美机构增速不及同期医美市场需求规模增速的1/2,无法匹配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正规机构提供的医美“席位”大额短缺,为“黑医美”留下生存空间。
        据艾瑞咨询统计,目前国内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机构总数的14%。新氧大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美正规市场规模占比仅约35%。“黑医美”的存在源于合法医美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主因是庞大的医美需求与正规机构及医生培养与数量增长的不匹配,合法医美机构对医生、药品及器械、操作规范等要求程度高且严格,成立与审批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与较高成本,带来供给严重不足,导致需求等待时间较长、难以及时满足,部分需求转向响应更快、成本更低的“黑医美”。
        国家加大对“黑医美”打击力度
        自2016年开始,国务院办公厅、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协会等主管机构相继发布《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7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机构评价工作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明确医疗机构、医美医师及医美项目实施准入要求管理,引导消费者识别合法正规机构,防范不合规医美机构野蛮生长。
        国海证券认为,监管部门对“黑医美”的打击力度将不断增强,其占据的大部分现有市场份额有望持续转移至正规医美机构。不合规的企业将被加速出清,市场份额将逐步向正规机构集中。
        张立超认为,医美行业作为“颜值经济”的典型代表,“改头换面”的医美能够较短时间内完成颜值缺陷的矫正且利润巨大,已在某种程度上衍生为时尚消费类产品;加上部分医美产品如针剂等隐秘性强、易携带,执法部门难以全面打击,这些都使得当前的医美问题屡禁不止。
        医美行业万亿元市场可期
        张立超认为,从行业发展角度看,目前中国已跻身为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医美行业保持20%以上年均增速。未来医美行业亟须从“以营销为主导”过渡到“以诊疗为主导”的发展阶段,更加重视医美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专业度。建议关注具备优质的技术、医师资源丰富、口碑良好的医疗整形连锁机构,具有较高壁垒、盈利能力和议价能力的医美器械和医美耗材市场,以及能提供全过程诊疗咨询及反馈的综合专业化服务的医美O2O平台企业。
        华创证券认为,产品创新强+注册审批经验及资源关系+营销出众、且接近消费者的企业更容易洞察市场需求,击中消费者痛点,在行业高速增长的红利期领衔行业发展.  国海证券认为,“颜值经济”催生大规模医美需求,中国医美市场加速发展,对比美国、韩国等成熟市场,中国医美行业正处于成长初期,整体呈现“供不应求”态势。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快速发展,2012-2019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97%,市场规模升至1769亿元,未来3年市场预计将达3600亿元。从医美需求人口渗透率及人均消费额提升的趋势看,中国医美行业长期万亿市场可期,看好医美行业在中国的朝阳发展前景,并看好正规医美机构在行业发展中可享受到的大量红利。 本版图文综合新华社、央视财经、
        《潇湘晨报》《环球时报》报道
        
当前为第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